歷史不能被抹滅!抗日戰神薛嶽隱居嘉義故居 後人擬改建紀念館

薛嶽來臺後擔任國民大會代表、總統府戰略顧問、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此照爲1967年主持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14次大會會議。本報資料照

今逢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中共在北京舉行盛大閱兵,宣示其「主導抗戰」歷史論述。但當年在大陸抗日作戰的中華民國將領,被譽爲「抗日戰神」的國軍陸軍一級上將薛嶽,卻在臺灣逐漸淡出社會記憶。他來臺退休後選擇隱居嘉義縣竹崎鄉,長居逾一甲子,1998年以103歲高齡辭世,如今因抗戰週年紀念,他的身影與故居再度受到關注。

嘉義市退休文化局長賴萬鎮指出,歷史不能被抹滅,薛嶽在中國戰場上的抗日功績舉世矚目,尤其三度長沙大捷重創日軍,對抗戰勝利貢獻卓着。然而,因與蔣介石派系有所齟齬,加上不願爭奪權力,來臺後選擇退隱嘉縣竹崎鄉山林,將故居命名爲「忠恕邨」,保持低調生活。

賴萬鎮說,時代更迭,臺灣社會對抗戰歷史詮釋轉移焦點,國民黨史觀強調抗戰榮耀,民進黨凸顯本土政權與戰後發展,賴清德總統軍人節談話以「終戰」替代「抗戰」,與北京強調中共領導抗戰敘事鮮明對比,抗戰勝利80週年,薛嶽故事不僅是其隱退選擇,也象徵兩岸歷史記憶分歧,他的故居「忠恕邨」若能轉型紀念館,將成爲銜接歷史與現代重要據點,提醒世人銘記這位抗日名將戰功與精神。

坐落竹崎高中旁的薛嶽故居,庭園綠意盎然,平時大門深鎖,外界少有窺見。近年曾出現以「忠恕邨」名義推動社區別墅開發的廣告,但目前未見實際施工。薛家後人表示,計劃仍在規畫中,未來將結合透天別墅銷售與紀念館設置,讓後人得以追思這位抗戰名將。

地方耆老回憶,早年只要見到憲兵站崗,便知薛將軍要出門。他在竹崎生活簡樸,宅內9間房間一律大小相同,僅容一牀、一桌與衣櫃,展現革命軍人本色。薛嶽一生清廉,過世後家屬整理遺物,僅留下青天白日勳章與美國杜魯門總統頒授的「自由勳章」兩項最珍貴的紀念。

薛嶽原籍廣東韶關,與竹崎鄉山水景緻相似,因此選擇此地終老。他與3位弟弟同爲國軍將領,並育有9名子女,家國情懷深植後代。其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創立「天爐戰法」,成功殲滅上萬日軍,被譽爲盟軍在珍珠港事件後最重要的勝利之一。

被譽爲「抗日戰神」的國軍陸軍一級上將薛嶽,來臺退休後隱居嘉義縣竹崎鄉,長居逾一甲子,1998年以103歲高齡辭世,因抗戰80週年紀念,他的身影與故居再度受到關注。記者魯永明/攝影

被譽爲「抗日戰神」的國軍陸軍一級上將薛嶽,來臺後選擇隱居嘉義縣竹崎鄉,長居逾一甲子,1998年以103歲高齡辭世,因抗戰80週年紀念,他的身影與故居再度受到關注。記者魯永明/攝影

被譽爲「抗日戰神」的國軍陸軍一級上將薛嶽,來臺後選擇隱居嘉義縣竹崎鄉,長居逾一甲子,1998年以103歲高齡辭世,因抗戰80週年紀念,他的身影與故居再度受到關注。記者魯永明/攝影

一級上將薛嶽生平獲頒勳章十餘枚,下方正中間即爲民間傳說是免死金牌的青天白日勳章。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