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乳癌當街哭到被當瘋子 她花200萬治療「再多都得花」

今年53歲三陰性乳癌病友Amanda(右六),多年期得知罹癌時,曾在馬路上抱頭痛哭,歷經多次治療,目前預後良好。圖/乳癌病友協會提供

過去健保乳癌用藥給付嚴苛,許多病人無法獲得免疫治療給付。今年53歲三陰性乳癌病友Amanda,多年期得知罹癌時,曾在馬路上痛哭,哭到旁人以爲她是瘋子,後續從高雄北上治療,歷經6年人工生殖,生下雙胞胎,在商保支持下,自費逾2百萬元接受免疫治療,她說,分期、分類,病友搞不清楚,有藥可醫最重要,多少錢都得花。

Amanda說, 她當時連遺書都寫好了,所幸最終完成治療,至今預後良好,但許多病友不像她一樣幸運,曾遇過乳癌病友無法負擔新藥費用,只能聽天由命,使用傳統化療,放任癌細胞侵蝕健康。健保署今年6月起給付免疫藥物輔助治療,與PARP抑制劑等新藥,讓早期三陰性歲癌患者有用可用,她說,三陰性乳癌患者少,但新藥治療效果好,若當初沒有自費用藥,可能全乳都需切除。

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乳癌發生年齡年輕化,病友訴求可以感性,但健保決策必須「以科學回答問題」,若有科學實證支持的新藥,健保署一定儘快啓動納保討論;除了有疫苗可防治的癌別,多數癌症要降低發生率相當困難,要改善死亡率必須強化相關治療,健保署盡力提供臨牀醫師好的工具,也希望病友「聽醫師的話」接受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許怡敏表示,三陰性乳癌復發與轉移風險較高、治療選項有限,長期以來是乳癌族羣中最難對抗的一型,新藥納保是臺灣乳癌癌症照護的一大進步,不僅減輕病友家庭的經濟壓力,更在治療黃金期提供新的希望與選擇,盼政府未來持續關注高風險乳癌族羣的治療可近性,讓更多癌友擁有公平、及時、有尊嚴的治療機會。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三陰性乳癌是所有乳癌亞型中人數最少的一型,過去僅有化療可用,癌友飽受復發與轉移之苦,健保給付新藥用於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的輔助治療,尤其是免疫藥物輔助治療,手術前就能合併化療使用,對年輕的三陰性乳癌病友意義重大,有助早期控制病況,提升預後效果,迴歸職場與家庭,發揮原本的社會功能與角色,避免病魔拖垮人生。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