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志/臺北城門旁的豬腳飯

聽聞北門鄭記豬腳飯即將在四月初關門歇業,令人十分驚訝!

因爲這些年來,我幾乎就是鄭記豬腳飯的代言人,每次帶學生或媒體去城中區導覽,欣賞歷史建築之餘,一定推薦他們去吃鄭記豬腳飯。

鄭記豬腳飯只是平民小吃,無法跟米其林餐廳的菜色相比,而且口味較爲重鹹油膩,並非每個人都會喜歡;但是其滷豬腳、東坡肉,軟嫩肥美,搭配滷蛋與醃蘿蔔乾,吃了十分飽足,甚至會上癮!當然店內的其他商品,包括無刺蝨目魚肚,以及免費的竹筍排骨湯都非常美味。

原本只是附近的上班族或民衆,在中午時間來此吃飯或外帶,但是後來不知如何的,外國觀光客們也開始知道要跑來吃豬腳飯,以至於中午來吃豬腳飯都要排隊等候,生意好得不得了!在騎樓下吃豬腳飯,還可以欣賞北門、以及隔壁撫臺街洋樓的建築之美,也是另一種臺北城獨享的生活美事。

我平常去北門古蹟建築散步,都會去鄭記豬腳飯吃午餐,然後到對面的京町8號喝咖啡,成爲一種套裝行程。對於外國觀光客而言,北門是城中區歷史古蹟的黃金地段,除了北門之外,還有郵政總局、鐵道部、三井倉庫,以及豬腳飯旁邊的撫臺街洋樓,可說是精彩的歷史建築寶地,這些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對於日本遊客特別有吸引力。

北門是臺北的一級古蹟,是重要的城市建築地標。歷史上重要的建築地標旁,總會有一種小吃食物,是城市居民味蕾上的記憶,同時也連結了城市的記憶。例如臺北龍山寺碗粿、新竹城隍廟鴨肉羹、臺南赤崁樓棺材板、臺北孔廟豆花、臺南武廟肉圓、松山慈祐宮蚵仔麪線、打狗領事館剉冰等等,都是城市建築地標與民間小吃記憶的連結。

北門豬腳飯就是連結臺北北門城市記憶的重要小吃,當我們談到臺北城的歷史,味蕾的記憶就會讓我們連結到北門城門與豬腳飯,這樣的味蕾記憶不是可以隨便更換的,是需要時間長久累積,才能建立起集體的記憶。這也是爲什麼北門豬腳飯的存在是很重要的。

可惜的是,北門豬腳飯在今年四月初將結束營業,對於很多人而言,那個連結北門古蹟與豬腳飯的記憶,就此斷裂。近日,大家都蜂擁到北門去吃豬腳飯,希望在店家歇業前,可以再次品嚐記憶中的美味,隊伍長達三、四百公尺,甚至轉折進入巷內,形成一種奇妙的城市景觀。

有朋友說他爲了吃這碗豬腳飯,排了兩個小時,終於吃到了!感到很開心!我可以體會他的心情,那是面對即將失去的記憶,一種珍惜過去的內心情緒。臺北城畢竟跟京都不同,京都到處都可以看到百年老店,但是在臺北城裡,一家店可以開五十年以上,已經是令人讚歎的了!

臺北城門旁的豬腳飯小店消失了!看起來只是關了一家店,事實上,卻是給這座城市的一個警訊,代表着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正在不斷地流失,市民也不再擁有過去熟悉的生活痕跡。

當一間間的老店消失了,味覺記憶也跟着消失了,市民們愈來愈沒有歸屬感,這個城市也讓人感覺愈來愈疏離,最終成爲一座陌生的城市。

(作者爲都市偵探、建築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