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難者遺體挖出「玻璃腦」!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 竟與炙燒有關
▲義大利赫庫蘭尼姆古城遺址發現玻璃化人腦碎片遺骸。(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義大利維蘇威火山西元79年爆發時,導致赫庫蘭尼姆古城(Herculaneum)和龐貝古城被火山碎屑流掩埋摧毀,數千人罹難。其中,一名約20歲的男子遺骸於1960年代被發現,他的頭骨內殘留一些黑色玻璃狀物質。2020年,科學家首次提出,該物質可能來自呈現出「玻璃化」(vitrified)的大腦,但此說法引發爭議。
最新研究指出,男子的大腦可能在火山爆發時,先被超高溫火山灰雲加熱炙燒,接着再迅速冷卻,從而形成玻璃化組織。
根據BBC等外媒報導,該名男子的遺骸是在赫庫蘭尼姆的「奧古斯塔學院」(Collegium Augustalium)內發現的,他當時似乎正躺在牀上。科學家在他的頭骨內發現了1至2公分大小的黑色玻璃狀物質,並在2020年首次提出該物質來自大腦。
然而,當年便有學者質疑,指出火山碎屑流的溫度和冷卻速度可能不足以將大腦玻璃化,且研究樣本未對外開放供獨立驗證。
▲罹難男子遺骸被發現時的姿態。(圖/路透)
最新研究於2月27日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研究團隊提出新的解釋,認爲在火山碎屑流到達之前,赫庫蘭尼姆可能先受到超高溫火山灰雲的影響,該灰雲溫度高達攝氏510度,足以將男子的大腦迅速加熱炙燒,隨後又迅速冷卻,形成玻璃狀物質。
研究人員透過電子顯微鏡分析,在該物質內發現了大腦細胞及其他腦組織結構,進一步支持「玻璃大腦」的說法。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義大利羅馬第三大學(Roma Tre University)火山學家吉奧爾達諾(Guido Giordano)表示,赫庫蘭尼姆的木炭碎片顯示曾經歷多次加熱,而最極端的溫度與最早形成的火山灰雲有關。他補充,類似的火山灰雲曾在1991年日本雲仙嶽、2018年瓜地馬拉富埃戈火山(Fuego)爆發時出現,這類火山灰雲雖然幾乎不含固態火山物質,但極端高溫足以致命。
▲赫庫蘭尼姆古城考古遺址全景,背後可以看見維蘇威火山。(圖/路透)
然而,部分學者對此結論仍持保留態度。例如,考古學家佩達爾•佛斯(Pedar Foss)表示,目前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這些玻璃狀物質的真正來源。2020年,分子考古學家莫頓-海沃德(Alexandra Morton-Hayward)曾提出異議,認爲赫庫蘭尼姆的火山碎屑流溫度與冷卻速度可能不足以形成玻璃化大腦。
儘管仍存在學術爭議,這項研究提供了新證據,支持維蘇威火山爆發可能曾產生超高溫火山灰雲,並解釋了赫庫蘭尼姆遇難者大腦玻璃化的可能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