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麗突宣佈:彰化廠瓶用酯粒全停產、聚酯粒大砍六成 部分人力裁撤

力麗董事長郭紹儀。 (聯合報系資料庫)

化纖大廠力麗(1444)1日公告,董事會決議停止化纖廠直紡設備生產,主要因瓶用酯粒與聚酯粒市場受全球產能過剩與低價競爭衝擊,加上中國大陸低價產品傾銷臺灣,導致國內需求急縮、產銷失衡。公司坦言,內部生產成本持續推升,外部又遭遇關稅障礙,市場前景不明,此次停工將優化人力與設備運用,以降低虧損。

力麗公告指出,本次停工的產能包括聚酯粒190,800公噸與瓶用酯粒106,200公噸。其中,聚酯粒將減產六成,瓶用酯粒則全面停產,停工規模佔2025年1至8月合併營收比重約15.27%。

產量數據顯示,力麗近三年雖維持年產能約229,680公噸聚酯粒與106,200公噸瓶用酯粒,但實際產量大幅下滑:聚酯粒自2022年的166,154公噸降至2024年的78,019公噸,2025年前8月僅23,170公噸;瓶用酯粒則從2022年的102,261公噸降至2024年的51,350公噸,2025年前8月僅19,241公噸。

此次停工地點在彰化廠,後續公司將推動優退並裁撤人力,預計減少約30名員工,以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

市場觀察,近年中國大陸、印度新增產能大量釋出,全球聚酯市場供過於求,價格壓力沉重,加上中國大陸產品低價傾銷臺灣,已使臺廠獲利承壓。此次力麗停產,凸顯臺灣中游化纖產業在國際競爭、內需疲軟與貿易壁壘夾擊下,正被迫調整產能與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