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缺教師 擬放寬教支人員應急
師資荒問題愈趨嚴重,教育部擬修法放寬教學支援工作人員也有機會擔任教師。圖爲教師甄試場景。本報資料照片
科技業高薪吸引人才就職,導致近年自然、資訊、數學科成爲教師荒重災區,教育部也接連提出修法因應。然而,先前「八學分」正式教師遭質疑恐破壞師培體系,如今又擬開放用於以本土語教師爲主的「教學支援工作人員」管道,聘任指定科目教師,但教師質疑,教支老師領的是鐘點費,仍難讓專業優秀人才投入。
爲解特定科目缺師困境,教育部規畫放寬「專技教師」制度,讓具有業界經驗者加修八個教育學分,就可成爲自然、資訊等科目之正式教師,卻遭教團批評是「病急亂投醫」、破壞師培體系的短線操作。近日又再預告修正「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擬放寬教學支援工作人員也有機會擔任教師。
教育部表示,原本該法規範的所謂「教支老師」,以支援本土語、原住民語、東南亞及手語等語言教學爲主,需持有相關語言證明或教支老師認證,待遇以鐘點費計算,高中階段爲四二○元。考量最近業界吸引力強,教學現場面臨自然科學、數學或工程領域教師招聘不易的狀況,修法讓這些領域相關係所畢業,具業界實務經驗卻無師培經驗或未取得教師證者,能借此進入教學現場,從事較爲彈性的教學工作。
新竹縣各級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雷佳惠表示,自然科的教甄報考人數近幾年雪崩式下滑,尤其是物理、化學科。至於資訊科,正式教師常常報考十來人,實際到考不到十人,到了二階段的試教、口試甚至未達五人。
不過,教甄聘任的是「正式教師」,雷佳惠認爲,讓自然、數學、工程人才,以「教支老師」身分教書,領的是代課鐘點費,恐怕吸引不到專業優秀人才。
全教總高中職委員會主委巫彰玫則認爲,現行教學支援人員多屬鐘點僱用、非正式編制,待遇低、缺乏年資保障與職涯發展,在都會區本土語教學支援教師聘用較無困難,可以幾校合聘,但非都會區域則不易聘足所需人力。
在任教資格部分,巫彰玫說,本土語教學支援教師必須經過正式認證,而此次修法新增的科目卻未設任何資格門檻。若學校因此聘用這些未具師培或教學專業背景者授課,恐導致教學品質參差、課程難以銜接升學考試需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