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京杭大運河斷流了100年,已實現連續三年全線貫通
3月8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主要負責人接受採訪。
有記者提問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近年來,不少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越來越多幹涸的河流、泉眼又恢復了生機,流動起來了,水利部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後續還有哪些計劃?
李國英介紹,主要是抓好節水、調配、修復三件事。第一,抓節水。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爲世界平均水平的35%,同時過度取水,浪費用水現象時有發生。我們堅持節水優先方針,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落實《節約用水條例》,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立健全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等制度政策體系,大力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使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不超過江河湖泊承載能力,實現還水於河。近十年,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的情況下,全國用水總量實現了零增長。
抓調配。我國的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爲了適應這種基本水情,我們全力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融合建設省、市、縣級水網,系統推進水資源優化配置網絡,讓缺水地區有水可用,提高江河湖泊水資源承載能力。比如作爲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向北方調水788億立方米,已經成爲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羣衆飲水安全,復甦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第三,抓修復。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兼顧地上地下,做到“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綜合施策、一以貫之。強化河湖長制,推進江河湖泊生態保護修復,加強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開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特別是大力實施母親河復甦行動,保障江河湖泊生態流量,實現通水於河。京杭大運河斷流了100年,如今已實現連續三年全線貫通;永定河斷流了26年,如今已實現連續四年全線貫通;海河流域“有河皆幹、有水皆污”的狀況得到根本扭轉。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水利部將堅持不懈做好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這篇大文章,讓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讓越來越多的河湖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