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風暴驟臨! 際華集團股價大漲後又跌停
2025年8月8日,際華集團(601718)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成爲資本市場關注焦點。作爲國內軍需品生產龍頭企業,公司近年業績持續承壓,2025年上半年預虧擴大至6000萬-8000萬元,股價在立案消息披露後應聲下跌。律師指出,符合條件的受損投資者可依法提起索賠,維護自身權益。
信披問題早有“前科”
投資快報記者留意到,這並非際華集團首次因信息披露問題受到監管關注。回溯2024年11月,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曾因未及時披露借款事項、股權交割前未解決相關債務問題,被上交所通報批評;2025年1月,上交所就“業績預告相關事項”向公司下發監管工作函,要求明確信息披露責任,但截至立案前,公司尚未公開回復。儘管本次立案具體原因尚未披露,但市場普遍猜測或與歷史信披瑕疵及業績預告準確性相關。
立案消息對股價的衝擊立竿見影。數據顯示,際華集團股價在此前因“腦機接口”概念炒作連續三日上漲,累計漲幅達20%,但8月11日開盤後迅速下挫,單日跌幅超5%,部分高位追漲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曾多次澄清“主營業務未涉及腦機接口領域”,但市場情緒驅動下股價仍非理性波動,疊加立案調查的利空衝擊,投資者陷入“業績虧損+股價回調+信披違規”的三重風險中。
公司業績持續承壓
作爲軍需品生產核心企業,際華集團近年經營業績表現不佳。2024年,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達42.2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母淨利潤爲-8000萬元至-6000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1882.84萬元)進一步擴大,扣非後淨利潤更是虧損1.3億-1.5億元。公司解釋稱,虧損主因是“重點客戶上半年產品訂單減少,營業收入降幅較大,疊加產能利用率不足導致固定費用佔比上升,毛利額下滑”。
從財務數據看,公司面臨“增收不增利”到“營收下滑+虧損擴大”的惡化趨勢。2024年營收雖同比微增3%,但淨利潤卻斷崖式虧損,反映出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薄弱;2025年上半年訂單收縮直接衝擊營收根基,而高達43.92億元的註冊資本(超過99%的北京同行)與持續虧損形成鮮明對比,暴露出公司在業務結構優化、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深層問題。業績預告中“不存在重大不確定因素”的表述,也因立案調查的出現更顯矛盾,投資者對信息披露的信任度進一步降低。
投資者維權通道開啓
針對際華集團立案調查事件,維權律師表示,根據證券法相關規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受損投資者有權提起民事訴訟索賠。結合監管處罰歷史及本次立案時間,暫定索賠條件爲“在公司上市後至2025年8月8日收盤前買入,並在8月8日收盤時仍持有際華集團股票的投資者”。
律師強調,投資者參與索賠需提供交易記錄、對賬單等憑證,經審覈符合條件後即可免費加入維權程序,“獲賠前無任何費用”。
近年來,A股市場信息披露違規索賠案例逐年增加,投資者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的意識不斷提升。以際華集團爲例,若最終監管認定其信披違規, 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可關注“投資快報”公衆號,通過菜單欄“股民索賠”入口登記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