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中央還要惡整地方多久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刪減總預算後,拿地方一般性補助款開刀。記者林伯東/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刪減總預算後,拿地方一般性補助款開刀,如今透過追加減預算重編回來後,原可平息爭議,但又創了「補助款黑箱新制」,賴政府一手追加預算,一手又搞黑箱,到底還想惡整地方政府多久?
上週傳出中央明年起將停止補助公私立學校電費,接着週一行政院主計總處召集地方政府開會,重新解釋地方補助款「新制」,把立法院的鬥爭搬到地方上演,再次「歹戲拖棚」。
中央、地方過去在財政分配上常有扞格,不外乎中央沒錢、地方要錢的老問題,因此中央設計一套公式,用來杜悠悠之口,解決統籌分配稅款問題。不料,現在又走回頭路,主計總處不再遵循公式,變成各部會審計劃的模式,例如地方政府需要社福補助就去找衛福部,教育補助找教育部,一筆一筆去要,地方和中央爭論永無止境。
中央「大老爺行徑」在藍營執政縣市看來,就像搞政治鬥爭,點燃臺北市長蔣萬安等首長怒火的是,中央認爲只要一般性補助款總額不少於前一年就不違法,但所謂的總額,是所有縣市總額,可能會出現一般性補助款比去年還少,導致地方財政焦慮。
地方自治是趨勢,中央理該給地方更多自主財源與更細的規定,但行政院的作爲跟潮流背道而馳;尤其龐大的中央補助款,由於多用於社會福利和重大建設,攸關人民的權益和城市未來的發展,且都是民脂民膏,理應不能成爲政治算計的籌碼,「給誰多、給誰少由中央決定」,積怨只會愈來愈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