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政院生育補貼 撒幣搶救青年票…小心兩頭空
行政院宣佈明年起,女性國人生育可請領社會保險生育給付加計生育補助,每胎均能達10萬元,明年上路實施。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灣生育率拉警報,賴政府推「好孕三方案」刺激,內容立意良善,但一次性擴大發錢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爲青年家庭最擔心的還是後續養育費用。如此行徑也不禁令人質疑是有政治考量,畢竟大罷免期間民怨四起,如今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也浮現,馬上將面對二○二六大選,當然要趕緊大撒幣搶救低迷青年票。
回顧近年國內生育率逐年下探,更有婦產科醫師直呼「到婦產科看診的,要墮胎比要產檢的人還多」,因爲大家不是生不出,最大問題還是養不起,關鍵還是在經濟,尤其近期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政府失能導致國內產業慘澹,產業無薪假暴增,民衆連自身都難保,又怎敢生小孩?
回到政策面,政府擴大補貼本身是好事一樁,可是補貼方法絕不能粗糙的「大撒幣」,十萬元看似很多,但對於育兒來說是杯水車薪,何況還只是現有社會保險基礎上的差額補貼。更應該思考將錢以對的方式使用,像兒童福利聯盟就倡議應該是以「細水長流式」的育兒津貼,讓家長年年受到一定的照顧;而完善職場環境更是關鍵,近年卻很少看到勞動部在協助育兒發揮的角色。
自從賴清德上任後國內政局就動盪,社會在近一年來更是被所謂大罷免搞得天翻地覆,民怨四起,剩沒幾個月又要開始備戰二○二六大選,類似這類「籠絡人心」的政策當然要在明年的第一天就落地,將納稅錢做「另類有效運用」。若能因此帶動生育率還好,最怕的是「大撒幣」下去,不見生育率有起色,不只砸了大錢,屆時人口老化及人力缺口的國安危機海嘯襲來,最後兩頭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