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頻放行開發案 環委淪橡皮圖章
本該專業獨立審查的環評委員,近年來,在多項重大開發案大開綠燈,從四接到北宜高鐵,環評獨立審議蕩然無存;當氣候變遷與公衆健康成爲全球關注焦點,新出爐的環評委員組成又逆勢而行,讓工程、環工背景委員掛帥,更讓人質疑,環評委員是否已淪爲護航開發的橡皮圖章?
近兩年來,多項重大開發案的環評審查過程飽受爭議,其中,又以臺電四接最具代表性。二○二三年七月七日,在四接第五次初審會議,爲求會議順利,專案小組主席簡連貴竟擅自更改會議地點並改採線上會議,史上頭一遭,挨批黑箱會議。
年初,四接初六審會議,多名與會人士不滿環評會的程序問題,衝上主席臺要求散會,然而十名與會環評委員中,有九名投下贊成票,以壓倒性票數強行通過兩案並陳,並將其送入環評大會。環團接獲臺電內部吹哨者爆料,揭露協和電廠內土壤污染濃度超標,環評委員視而不見,四接案成功關闖環評大會。
但上個月,基隆市環保局公告協和電廠全區四十五公頃,爲土壤污染管控制場址,要求協和電廠在半年內提出污染控制改善計劃,改善完成前,不能進行其他開發行爲。
備受爭議的北宜高鐵延伸案,也是如出一轍,儘管有環評委員直言全案爭議未解,但仍在八月廿日的環評大會上一次通過。
在一連串的開發案快閃通過下,外界對環評的公正性與專業性已經畫上大問號。而如今氣候變遷與公衆健康成爲全球關注焦點,新出爐的環評委員卻讓環工背景集權獨大,無疑將環評決策導向了工程至上的思維。
面對外界排山倒海的質疑,環境部必須正面迴應,並徹底檢討失靈的環評制度,否則臺灣環境,將在一次又一次的橡皮圖章操弄下,被開發案吞噬殆盡,臺灣的永續發展承諾淪爲空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