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民進黨治國不能只會拚選舉!
造成臺灣社會極度對立的大罷免,歷經兩度投票,民意以卅二比○狠摑民進黨耳光。但八二三大敗未滿兩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上週三即表示「人事改組已完成」,已將目標瞄準二○二六地方大選,彷彿臉上的掌印已雲淡風輕。
然而,民進黨政府選擇唾面自乾,不願面對大罷免徹底檢討,並不代表社會已撫平傷口,或人民已能夠原諒。
曾任TaiwanPlus編輯部主管的英籍媒體人艾永青(Ed Moon),近日發文批評臺灣公共討論走向極端,連家人也因其工作遭到攻擊,促使他在七月舉家返英,結束在臺超過十年生活。可見,除了臺灣人民以選票反制大罷免,不能認同執政黨操弄「親中/親臺」二元對立的有識之士,也選擇「用腳投票」。
即使是艾永青吐露忍痛離臺的心聲,網路上竟仍有人痛斥他「實際上是『假新聞自由之名偷渡親中』」。這樣從大罷免延續而來、撕裂人心的對立言論,難道還不夠嚴重?難道是有良心的執政者所樂見?
但賴清德總統迄今沒有對此表達過歉意,也未提出修復對立的方法。大罷免大失敗後,除了民進黨部分人事異動,內閣改組不痛不癢,幾位「仇恨值」最高、且被視爲最該爲大罷免負責的部會首長,依然不動如山,這算哪門子「人事改組完成」?更別提立院黨團改組還卡在尾大不掉的僵局中。
民進黨急於掙脫大罷免泥淖,外界不難理解,但愈不敢面對,就愈難站起來。近期內,大家看到府院黨風風火火推銷政策,甚至行政院長卓榮泰還沾沾自喜「加碼」臺灣永居外籍人士也可領取一萬元現金,但這都只是譁衆取寵的「選舉戰術」。
舉例來說,「新青安」既想拉攏年輕選票,但發現政策出問題踩了煞車,如今又想「打開水龍頭」,反而讓被壓抑的房價又有了蠢蠢欲漲的空間。這種充滿選票思維的政策調整,怎麼會是治國大計?
民進黨真的很會選舉。大罷免搞了一年,臺灣社會被搞得烏煙瘴氣,還待休養生息,也有待朝野更多和解與執政者的更多善意,但民進黨不此之圖,三兩下又開始拚選舉。只是,治國不能只會拚選舉,人民更不會希望執政黨只會選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