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豐收正當“食” “挖”出鄉村致富路

清明過後,氣溫回升,眼下正值雷竹筍上市的季節,一根根專屬春天的美味破土而出,村民搶抓時節採挖雷竹筍,林間一片忙碌景象。

4月8日,記者來到雨城區青江街道金雞關村,漫山遍野都是青翠挺拔的雷竹,仔細往林間瞧去,一根根蘊含着泥土的芬芳,殼薄肉肥的雷竹筍已探出頭來。幾位村民穿梭在竹林中,用鐵鏟一鏟、往上一撬、用手一提,新鮮的雷竹筍就被挖出裝進揹簍中。

“要找雷竹密度大的地方,選大根的挖,就很輕鬆。但已經很高大的就不挖了,留着等它長成大竹子。”金雞關村1組村民王鳳榮一邊挖一邊講起他的挖筍小技巧。

王鳳榮說,因爲現在是雷竹上市期,天一亮他就要起牀挖雷竹筍,一天最多能挖上百斤,中午將採挖的雷竹筍剝出洗淨焯水後,就拿到蔬菜批發市場售賣。這一個月挖雷竹筍掙的錢比在外面打工還多。

據金雞關村黨總支書記楊永龍介紹,過去金雞關村土地資源有限,村民們依靠傳統農作物種植,收益微薄。2009年,一位雷竹種植負責人找到村“兩委”,提出流轉土地發展雷竹種植的想法。雷竹生長快、效益高,且金雞關村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種植,因此村“兩委”決定將雷竹種植作爲脫貧致富的突破口。

萬事開頭難,初期村民們對雷竹種植技術一無所知,不敢輕易嘗試,只有30餘戶自發種植。村“兩委”組織地方“土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憑藉自身種植經驗摸索前行,手把手教村民選種、栽培和管護。雷竹投產後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實實在在的成果打消了村民的顧慮,大家紛紛加入雷竹種植隊伍。

“我們村在種植傳統經濟作物的基礎上,帶動約110戶農戶利用低效林進行雷竹種植,每戶平均增加收入1-2萬元,現在全村種植面積超過150畝。”楊永龍說,按照目前種植方式,管理效果好的林地畝產一季可達1000公斤。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如今,金雞關村雷竹產業已初步成爲支柱產業,除鮮筍銷售外,還積極探索雷竹產業深加工,條件成熟後引進雷竹筍加工生產線,將部分製成筍乾、罐頭等產品,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

楊永龍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對雷竹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競爭力,做大做強雷竹產業,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讓青山變“金山”,爲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市融媒體中心 徐怡

來源:北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