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軍演看山東艦新戰術

(圖/路透)

近年來,隨着臺海局勢日益緊張,大陸軍方在海上軍事演習中不斷推陳出新,展現出極強的靈活性與隱蔽性。以4月2日「海峽雷霆-2025A」軍演中的山東艦航母編隊爲例,其運動模式已從傳統的編隊作戰,轉向一種近似游擊戰術的「化整爲零、分散進擊」模式,從而在實戰中大幅提高作戰效能與威懾力。

在過往,大陸航母編隊多采用固定路徑:通常沿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再返航時接近東南應變區。然而,在本次2025A軍演中,山東艦採取從菲律賓東岸由南向北突破的戰略路徑,直接闖入東南應變區。這一突破常規的行動模式,正展現解放軍在海上作戰理念上的變革:保證整體作戰協調的同時,利用「化整爲零」的手段靈活分散兵力,從而有效避開敵方情報蒐集和監控,並在關鍵時刻,迅速集結形成局部優勢進行精準打擊。

以陸軍傳統的游擊戰思想爲依據,解放軍海軍在本次演習中,成功驗證「遊擊成分的運動戰」在海上作戰中的可行性。這種作戰方式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靈活分散與重組能力。山東艦航母編隊在出港後,依據戰場實際情況「化整爲零」,分散成若干小單位前往演習指定區域。分散進擊的模式,不僅降低被敵方集火打擊的風險,也使敵方難以通過捕捉整體行動軌跡。

二、多階段戰術角色轉換。在演習初期,編隊以「藍軍」角色與假想敵,經由搭配遠程空對艦武器及轟炸機進行對抗;隨後,根據局部戰場態勢,迅速轉換爲「紅軍」角色,從臺灣東部海域方向進行模擬攻臺作戰。這種靈活切換角色的能力,充分展現出現代聯合作戰理念,即在多變的戰場環境中,既能進行嚇阻,又能實施快速反擊。

三、隱蔽機動與突破封控。分散式進擊使整個編隊能有效避開美、菲等國的情報監控。分散的船艦兵力可根據局勢迅速集結,形成局部優勢,從而突破敵方封控,達到出其不意的攻擊效果。

除海上兵力外,現代聯合作戰強調跨領域聯合作戰行動。同樣的戰術戰法一樣可運用在空中兵力,具體表現大致區分以下:

一、空中作戰單位採取分批起飛、分散飛行的方式進行偵察和打擊,除降低被敵方雷達鎖定的概率。在需要時,各飛行單位可以迅速集結,形成密集火力網,對敵方關鍵目標進行集火打擊。

二、分散運動的空中兵力,能夠從不同高度與角度展開攻擊,不僅可破壞敵方的防空兵火力部署,還能有效分散敵軍的防禦資源,形成持續性的嚇阻效果。這種靈活而高效的空中運動戰術,進一步豐富聯合作戰的內涵,精進海、空聯合作戰的執行。

本次「海峽雷霆-2025A」軍演,不僅成功驗證大陸於海上運用「化整爲零、分散進擊」(或者可以稱爲「三海匯流、共圍臺島」)的游擊戰術,也向國際社會傳遞出以下幾點戰略信號:一、提升嚇阻與作戰靈活性。 二、跨領域聯合作戰新模式。加上隨着戰略戰術的不斷創新,未來對臺「驚嚇模式」可能會成爲常態。這對臺灣地區的防衛提出更高要求,必須持續關注並提升反制能力。

總結來看,大陸在「海峽雷霆-2025A」軍演通過山東艦航母編隊的運動戰行動,成功驗證將游擊戰術引入跨領域聯合作戰中的可行性與有效性。這一創新模式,不僅改變傳統作戰的思維,更在實戰中展現出驚人的靈活性和殺傷力。隨着技術與戰略的不斷髮展,如何在跨領域作戰中應對各種突發局勢,將成爲國際軍事競爭的重要課題,而中華民國軍方也必須在動態變化的局勢中,積極尋求新的應對策略纔是。(作者爲軍武科技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