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已成爲繼馬雲之後新的商業領袖,雷軍走上了馬雲的路!

雷軍名爲《勇氣》的年度演講又又又刷屏了,我的朋友圈幾乎全是雷軍相關的演講,雷軍已經成爲了流量的代名詞,以前流量追着跑的更多是娛樂明星,除馬雲之外,流量堪比娛樂明星的只有雷軍了。

百家爭鳴的時代

自馬雲退出江湖之後,京東劉強東因爲明尼蘇達事件選擇退居幕後,萬達王健林陷入債務危機不再露面,本就低調的騰訊馬化騰更是消失匿跡了,美團王興也不飯否發佈觀點了,拼多多黃錚更是40多歲就選擇了退休,字節跳動張一鳴也是退居二線了,當打之年的企業家紛紛退休選擇了退休。

毫不誇張的說,2019年是真正意義上的分水嶺,以前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現在是大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14億人口的一個超級大國沒人敢說話了,真的是匪夷所思,正應了王興在2019年說的那句話,2019年是金10年中最難的一年,也是未來10年中最好的一年,沒想到真的一語成讖。

現在敢公開演講的只有雷軍了

雷軍在演講中詳細講述了他在小米造車的過程中,經歷的各種危機困難及艱難的選擇,以及爲什麼選擇造車,他總結道,企業家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是很難創業成功的,他賭上了所有榮譽背水一戰。他帶領新組建的造車團隊,在70多天裡,馬不停蹄去了10多個城市,訪談了85場200多人。

原來這麼牛逼的明星企業家也會和我們普通人一樣迷茫,焦慮,壓抑,也曾失落無助過,在這一段他說道:所有事情交雜在一起,在我心裡,亂成一團麻。

每個深夜,當我鼓足勇氣,準備大幹一場;第二天早上醒來,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又迷茫了。我反覆問自己:創業這麼苦,我真的還要從頭再幹一次嗎?

創業風險這麼大,萬一輸了,我這輩子就要灰溜溜地收場嗎?

甚至,我還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殺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嗎?

這不是一時衝動,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70多天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那一刻,我的心中只有7個字:雖千萬人吾往矣!

作爲汽車行業的一名從業者,小編深知做汽車有多難,根本不是大家所想的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的事情,隨便找幾個代工廠貼個logo就能造車,凡是這麼想或者這麼多的就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割韭菜攜款跑路,這種從一開始就是玩商業模式的,根本就不是認認真真來造車的,另一種就是最後破產倒閉,資不抵債的,創始人成爲老賴的,這兩種結局最高受害者都是車主,最後都是一地雞毛。

小米汽車能成功的原因就是腳踏實地做產品,無他,雷軍在演講中提到,他們在剛宣佈要造車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勸他不要親自做產品,找代工廠風險低,週期快,也有資本在啥都沒有的情況下,願意投100億美金讓他成立獨立公司來造車,他也曾心動過,但在慎重的考慮之下還是選擇了艱難的自研之路,做難而正確的事才能成功,這或許就是小米汽車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小米汽車能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員工就是雷軍本人作爲老闆真的親自下場,躬身入局從0到1開啓創業之路,而且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挑戰自己,快速補齊了自己關於汽車方面的短板,這一點就是很多老闆都無法做到的,雷軍已經取得過很多次的成功,作爲一名身價千億,名下有多家上市公司,自己投資公司更是多達幾百家,這樣身份的人甘願從0開始,腳踏實地的去幹一件事,真的是難能可貴,也是他能持續成功的原因吧。

他重新開始學車,成了企業家裡面最會開車的老闆之一,他是在夏天學的賽照。賽車爲了減重把空調都拆了,車裡溫度經常高達五六十度。穿上防火材料做的賽車服,戴上頭盔,坐在非常硬的運動座椅上,勒緊六向安全帶,看起來很帥,但實際上非常不舒服。幾十圈跑下來,全身都會溼透,感覺整個人都虛脫了。

作爲一個新手,衝出賽道很常見的,而且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撞上防護牆,他們管這個叫“上牆”。平時撞車是個大事,學賽車後發現,賽道上撞車就是家常便飯了。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爲什麼雷軍能成爲繼馬雲之後新的商業領袖,不光是他能演講,更是他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事,從雷軍身上可以看到把奮鬥者精神具象化了,從他的身上,看不到一點酒色財氣,這樣堪稱完美的人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新的商業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