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亮相代表通道,稱小米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

3月5日8時剛過,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率先亮相。

這是本次兩會期間,雷軍的第一次公開亮相,前一天他剛剛通過個人的自媒體號宣傳了自己的五份建議案。作爲企業家“頂流”,雷軍的人氣毋庸置疑,此前多位記者已在其駐地蹲守了兩天,均未採訪成功。因此當廣播裡出現“雷軍”名字時,記者們聞訊從大會堂四面涌來,本就熱鬧的通道前媒體區更加擁堵。

談科技創新

雷軍表示,今年正好是小米創業15週年,過去15年的創業讓他深刻體會到,無論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都離不開科技創新,“5年前我們就下決心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進一步投資核心技術。當時我們就規劃了5年要投1000個億,現在5年過去了,我們大約投了1050億,鉅額的研發投資給小米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是手機業務,小米已經連續18個季度排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前三,去年銷售了1.7億部手機,佔全球市場份額的14%,相當於每7部手機有一部是小米的。

他介紹稱,小米同時還在持續衝刺高端市場,剛剛發佈的小米15Ultra表現得非常不錯,銷售也遠超預期,同時小米的智能家居物聯網平臺連接的設備數也超過了9億臺,這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消費類的loT平臺,這一切都表明全球用戶越來越認可中國科技創新的價值。

第二是汽車業務,小米從4年前開始造車,當時就下決心從底層技術做起,10倍投入,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三年時間過去,去年3月小米正式發佈了小米Su7,一亮相就受到了廣大用戶的好評,“小米作爲汽車產業的新人,在去年短短的9個月時間裡面,就銷售交付超過了13.5萬輛,在行業裡面也算創了一個小小的奇蹟”。

今年2月,小米還發布了高配版小米汽車SU7Ultra,開售兩小時大定便突破1萬臺,達成全年目標。據雷軍介紹,小米SU7Ultra量產車將是小米SU7系列中最高端的車型,不用改裝,直接馳騁在賽道上,實現可接可賽。

在德國紐北賽道上,小米Su7Ultra的原型車跑出了6分46秒874的圈速,成爲德國紐北賽道史上全球最快的四門車。這些成績的背後都離不開科技創新,而且採用的超級電機V8s在已量產的主驅電機中是全球轉速最快,也是全球性能最強大的,而這個電機是小米自主研發,並且是在北京工廠自己生產的。

“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北京這片沃土,正是這片沃土孕育了小米。2月17號我參加了民營企業座談會,深刻地感受到了黨中央對民營企業的關心和支持,信心倍增。”

雷軍強調,製造業是我國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小米作爲製造業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將繼續堅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走高端化發展道路,加大培育新質生產力,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各個終端上,讓廣大的消費者能夠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項建言

未來,小米會持續大規模投入底層核心技術,預計2025年的研發投入會達到300億元,其中AI相關研發投入將佔四分之一。

《國際金融報》記者瞭解到,圍繞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次兩會雷軍提交了五份建議,分別爲《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量產的建議》《關於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的建議》《關於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於優化新能源汽車號牌設計的建議》《關於加強“AI換臉擬聲”違法侵權重災區治理的建議》。

這五份建議都致力於推動“科技帶來美好生活”,既有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科技新格局中的競爭力的產業視角,如建議加快推進AI終端的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人工智能終端創新生態的全球引領;又有民生視角,對新能源汽車“綠牌”和“AI換臉擬聲”等問題,他建言重啓新能源車牌調研論證,切實治理“AI換臉擬聲”不當濫用問題,壓實平臺責任。

關於汽車產業,雷軍提出汽車產業已經邁入智能化的高級階段,高階智能駕駛成爲汽車工業的必爭高地。

近年來,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爲搭載L3級自動駕駛汽車發放型式批准、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支持量產應用;目前L3級自動駕駛正在開展上路通行試點,L4級自動駕駛在數十個城市進行示範應用,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已初具條件。

他建議推進自動駕駛汽車大範圍測試驗證,加快推進自動駕駛汽車全國性測試驗證,力爭2025年建立跨區域、跨省份、一體化的便捷互認機制;同時加快量產商用進程,儘快明確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時間預期,力爭2026年可支持高速快速路自動駕駛、城市自動駕駛等功能的量產應用。

另外針對量產應用方面存在的缺乏專屬保險、安全宣傳不足、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問題,他建議爭取2026年前完成設立自動駕駛汽車專屬保險,包括交強險、商業險、三責險等,降低自動駕駛汽車推廣門檻,維護駕駛人、乘客和行人的權益。

同時,持續加強自動駕駛的宣傳教育,嚴格規範智能駕駛、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完全自動駕駛等用詞和適用場景,避免誇大宣傳。

此外,他還建議加快建設自動駕駛全國性法律體系,明確合法上路身份;加快建設國家層面的自動駕駛統一標準體系,爲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提供清晰的技術準則。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