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 陸企大併購 三安光電吃下荷商 Lumileds 全部股權 億光、富採等備戰

LED示意圖。 圖/pexels

中國大陸LED大廠三安光電公告,攜手境外投資人以2.39億美元(約新臺幣71.35億元)收購荷蘭商Lumileds(亮銳)全部股權。業界認爲,此舉將改變高階LED市場的競爭格局,爲臺灣相關業者億光(2393)、富採等帶來競爭壓力。

這起收購案擬攜手境外投資人馬來西亞Inari Amertron Berhad共同執行。據公告,雙方將依74.5%、25.5%的比例出資2.8億美元設立香港SPV,用於支付本次交易對價及相關費用。交易完成後,三安光電將把亮銳納入合併報表範圍,成爲控股股東,同時也爲其打入蘋果供應鏈創造機會。

亮銳的歷史可追溯至1997年,其前身爲飛利浦照明部門分拆而來。這家企業專注於汽車車燈、相機閃光燈等中高端產品。

根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資料,亮銳爲2024年全球第七大LED封裝廠,年營收約6億美元,其車用照明全球排名第三,手機閃光燈業務也已進入蘋果供應鏈。

三安光電藉此收購案除能切入國際大廠供應鏈,同時取得亮銳的專利與客戶羣。對三安光電而言,本次收購有多重戰略意義,可望豐富其車燈及特殊應用產品線,提升中高端LED產品佔比。亮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擁有生產基地,三安光電可藉此獲取生產資源,並利用亮銳的海外通路及客戶體系,快速融入國際高端供應鏈,直接挑戰全球高階市場。

三安光電結合成本優勢與亮銳的技術,將加劇高階市場的價格戰,使臺廠原有的產品差異化與技術升級策略更顯關鍵。業界認爲,大陸廠商觸角從低階延伸至高階,臺廠必須加速產品差異化與技術升級,才能維持競爭力。

目前億光持續佈局車用與不可見光LED等高附加價值應用;富採則聚焦Mini LED、Micro  LED等新世代技術,以鞏固競爭力並開拓新市場。

不過,法人分析此收購案也存在不確定性。若整合不順,部分客戶可能基於供應鏈穩定性考量而尋求新的合作伙伴,對臺廠或許是個機會。法人指出,若能積極佈局Mini LED、Micro LED及車用電子等新興高階應用,臺廠仍有機會在開拓成長動能。

三安光電錶示,本次收購僅是整體佈局一部分,公司核心業務涵蓋氮化鎵、碳化矽等材料,並持續推進第四代半導體材料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