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銀行 辦十週年感恩音樂會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武曉霞(右五)、計劃主持人歐陽慧剛教授(右一)。圖/教育部樂器銀行提供
教育部委託實踐大學音樂系辦理的「樂器銀行」計劃,致力推動音樂教育資源平權,累計募集5,024件樂器成功媒合3,493件,服務全臺601所學校,展現資源循環共享成果。回顧十年來的推動歷程與學生學習成果,教育部7月1日在實踐大學音樂廳舉辦「十週年感恩音樂會-拾光樂章」,邀請受贈學校學生同臺演出,傳遞由社會愛心串起的動人故事。
其中,寶桑國中在樂器銀行七年來捐贈數十把銅管樂器的支持下,改善了學生輪流使用的困境。音樂會表演由寶桑國中學生身着原住民族傳統服飾,首演融合原民文化與現代音樂語彙的阿美族《祖靈狂想》。此外,離島馬公國中長期面臨維修資源不足,樂器銀行不僅媒合樂器,還派專業維修師赴澎湖指導保養與簡易維修,讓音樂教育在離島持續紮根。教育部期盼透過「樂器銀行」串聯各界力量,實現教育平權新篇章。
教育部推動「樂器銀行」募集樂器數量較去年成長76%,未來將持續深化與企業及團體合作,精準媒合偏遠地區所需樂器,提升教學品質。現已獲海國樂器贊助70把全新電吉他,歡迎學校申請成立社團。「樂器銀行」平臺:https://proj.moe.edu.tw/music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