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張凌赫治不好的病,我有良方!
不是所有角色都值得你傾情演繹。
在那個下着太陽雨的午後,沈惜凡將一束束藍色鬱金香塞進了何蘇葉的懷中,腳下濺起氤氳的水霧,傘下垂落曖昧的水滴,兩個人眼中閃爍着愛 情的光芒……
《愛你》中這唯美高甜的一幕,被張凌赫和徐若晗演繹得淋漓盡致,是觀衆們津津樂道的“愛你名場面”!然而瞭解前後劇情的朋友都知道,此時的何蘇葉和沈惜凡其實都深陷在各自人生的低谷之中,愛情之所以這樣甜,因爲那是生活中唯一的糖!
生活總有各種心理困境,就像身體難免頭疼腦熱,治病最重要的是找準病因,開對藥方,若非如此,就連“老中醫”何蘇葉也不敢保證百病可醫。如果你也同何蘇葉、沈惜凡一樣,糾結與生活中不同角色身份的衝突,就來看看社會學幫你開出的“藥方”吧。
在那場曖昧的“鬱金香之雨”背後,何蘇葉所要面對的是:因理念衝突造成的父子冷戰、因表達缺失造成的情感困境、嚴肅工作與浪漫愛情之間的轉換共容;沈惜凡的苦惱包括:工作的高壓、求學的周折、健康的報警、父母的催婚、前男友的絕情……諸多苦惱的根源都在於——一個人扮演多角色的矛盾。
角色衝突——當個體同時承擔多個社會角色,而這些角色存在不相容的期待時,衝突便會產生。(羅伯特·K.默頓《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說人話就是:每個人都擁有多張“身份牌”,每個身份牌都對應着不同的“任務目標”,當任務面板彈出得過多,人就會疲於奔命,忙到崩潰。比如沈惜凡,她的“女兒”身份對應着“結婚”的任務、“職員”對應“業績”任務、“女友”對應“渣男”任務、“理想者”對應“留學”任務、“健康人”對應“失眠”任務,所以當“求愛者”身份出現,她確實有點忙到不知所措,難免應對失矩。
每個人都在社會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車馬慢”的那些年,我們也許只需要扮演5—6個主要角色,而當今,人均要處理起碼12種以上社會身份。當“角色”數量變多,小小的人生舞臺就變得擁擠,時間不夠,空間不夠,快樂不夠。摸魚刷短視頻的快樂總被現實暴擊——老闆的奪命連環@、鄰居的漏水投訴、寵物醫院的疫苗提醒、閨蜜的吃瓜邀約……大腦像一臺同時運行多個程序的手機,可惜人的大腦是“單核”,"認知帶寬"明顯不夠用,不宕機纔怪!
“角色衝突”分爲兩種表現形式,“角色內衝突”和“角色外衝突”。何蘇葉的父子冷戰本質是“角色內衝突”——作爲醫生需堅守專業原則,作爲兒子卻要順從傳統孝道;而沈惜凡的職場高壓與健康危機則是“角色外衝突”的典型,不同身份爭奪同一份精力資源。
角色內衝突:同一個角色,因社會要求的不一致,造成角色承擔者內心產生矛盾與衝突。比如顧客要求外賣員送餐上門,門衛卻不允許進入小區; 比如上司要求你勇於創新,去採購死活不讓你換新的供應商; 比如醫德告訴醫生需要細緻和患者溝通,醫院卻要求 5分鐘看完一個號; 比如愛人認爲“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當面對因沒有加班費而縮水的薪水,感慨小家庭的未來堪憂。
角色外衝突:不同角色互相搶奪同一承擔者的時間精力,造成時間、空間和心理的割裂。就像之前提到過的,沈惜凡扮演的“角色”過多,導致她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全力處理其中的某一個問題,矛盾逐層累積,駱駝背上的稻草越堆越高。這種情況在當代職場人中非常普遍,最爲明顯的例子就是職場媽媽了。情景再現:下午三點要開季度總結大會,三點半幼兒園舉行親子運動會,孩兒他爸出差了,現在是二點二十五分,她的選擇是——躲進廁所隔間裡搶過年回家的高鐵票!太多的拉扯,就算是吃了橡膠果實的路飛也撐不住,何況是水做的女人?
社會這臺烤箱裡,我們都是千層酥——每被生活碾壓一次,就多一層脆皮鎧甲。既然生活不是“獨角戲”,我們就無法只扮演一個角色,融入社會生活的代價就是在這個巨大的“草臺班子”身兼多職,大幕一拉,換套行頭,鑼聲一響,粉墨登場。
治病需要藥方,破局需要策略。如果角色產生了衝突,我們就從角色本身入手,解決這些衝突,方法就是——給人生做一次“斷、舍、離”!
斷:優化角色庫
總結一下你的角色庫存,果斷地刪除一批,合併一批,強化一批。果斷刪除“純消耗型角色”,比如無效社交的酒友,比如過度挑剔的客戶,比如只會傳播負能量的“情緒吸血鬼”,不必介懷這些角色“有可能”給你帶來的利益,相對於你爲扮演該角色的付出,這些收穫的真實價值是負的;合併那些“可替代型角色”,比如親戚家的孩子送同樣的禮物,比如將多件事安排在同一個飯局溝通;這樣你就可以省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更充分地演繹“優先級角色”,比如跑贏大盤的股民,比如識破騙局的智者。
舍:降低角色評分
老師曾教過你的答題技巧:大題太難就放棄,做好前面的小題。我們不能奢望每張試卷都拿到滿分,能在大多數時候保持80分就已經是“優秀”了!所以大部分“角色”我們完全可以放棄極致的完美,貫徹“80分萬歲”精神,給自己20%的自由空間。再重要的項目,也可以允許自己有20%的放鬆時間,再關心孩子健康的父母,也可以接受20%的晚餐是外賣,再膩歪的情侶,也可以保留20%的相處時間是沉默。
離:設置角色隔離倉
每當我們戴上“新角色”的面具,先不要着急進入“表演”,請在兩個“角色”之間設置“隔離倉”,讓兩段“表演”有着明顯的隔段,以免自己混淆角色,錯誤表達。這一方面,很多已婚男性似乎已經無師自通,進入了實踐,對,沒錯,就是回家前獨自坐在車裡抽菸的十五分鐘!這種“隔離”方式,媽媽們不妨也嘗試一下:推開大門,看見一塌糊塗的客廳,彆着急打孩子罵老公,先回到臥室,給自己敷個面膜,完全放空十五分鐘,將“職場”與“家庭”做一個隔斷,當你摘下面膜,走出“隔離倉”,再用完全體的“主婦”角色面對家庭這個“舞臺”。
何蘇葉送給沈惜凡一盒糖:“你不是說中藥苦嗎?這個薄荷糖和你喝的藥,藥性並不衝突。”
便利店有很多種類糖果,但並不是所有你都需要擁有,因爲不是每種都適合你。 生活雖然需要我們扮演多種 “角色”,但並不是每種都能展現我們的“演技”,所以需要挑選,可以選擇“罷演”,不是一定要成爲 " 藝術家 " ,即興表演纔是自我表達的真諦!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排版:Julia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豆瓣、新浪微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