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普惠均等、基層善治
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着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2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推進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會上,民政廳副廳長張曉玲圍繞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普惠均等、基層善治等方面,介紹了5年來四川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關愛“一老一小”守護1816萬老人和70.4萬名困境兒童
在養老服務方面,四川深入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構建完善老齡工作體系,溫情守護全省1816萬老年人“最美夕陽紅”,廣大老年人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四川健全覆蓋城鄉、均衡可及的養老服務網絡,建成覆蓋所有街道的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484個、縣級失能特困人員養護院183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638個、標準化老年助餐點1506個、村級養老互助點5070個,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成形,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逐漸完善。 四川不斷完善兒童福利保障體系,關心關愛全省70.4萬名困境兒童,連續3次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持續加強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建成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30個,創新轉型非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45個。
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全省困難羣衆基本生活更有保障
張曉玲說:“四川已逐步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民生保障體系,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兒童福利等保障標準逐年提高,有效保障450餘萬低保、特困人員基本生活。” 四川通過“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將630餘萬低收入人口納入監測範圍,實現困難羣衆早發現、早救助、早幫扶,149.2萬脫貧人口、32.7萬防返貧監測對象納入低保、特困保障範圍。 同時,四川已連續10年將“殘疾人兩項補貼”納入全省民生實事,現在有88萬困難殘疾人享受生活補貼,109萬一、二級重度殘疾人享受護理補貼。
優化婚姻登記等多項服務民政公共服務更加便民惠民
“我們不斷優化婚姻登記管理服務,滿足羣衆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推動婚姻登記更加便民,成爲全國首批實施結婚和離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的省份。”張曉玲說。 四川實施戶籍人口全覆蓋的綠色惠民殯葬政策,五年來共支付8.55億元惠民殯葬資金,減免遺體接運、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惠及104.8萬個逝者家庭。 四川充分提升地名的公共服務能力,推出53集電視紀錄片、200餘期短視頻、240期廣播節目,開展地名文化進社區、進街區、進景區、進公園、進軍營活動,舉辦2074場次宣傳活動,增強了老百姓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推動鄉鎮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重構全省城鄉基層空間治理體系
近年來,四川不斷推動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重構全省城鄉基層空間治理體系,推動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打出“調鄉、合村、並組、優化社區”組合拳,全省鄉鎮(街道)減少1509個、建制村減少1.9萬餘個、村民小組減少15.6萬餘個,重構了全省城鄉基層空間治理體系。 社會組織方面,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創新實施社會組織賦能聚力行動計劃、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舉辦“美好生活奮鬥人生”社會組織專場招聘、“益行天府”公益創投等活動。 四川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2019年以來,全省累計接受慈善捐贈款物超過200億元,其中“9·5”瀘定地震募集慈善救災資金17.86億元。2019年以來,全省銷售福利彩票528.44億元,籌集公益金163.86億元,有力支持了民生事業發展。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趙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