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臺北人的街頭回憶 1987年彩虹公車上路
臺北市公車處計劃逐漸淘汰還未滿週歲的彩虹公車,並放大公車車廂外廣告面積。因此,八月份即將出廠的二百輛公車,很可能是最後一批有彩虹外觀的公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8/07/07 陳尉攝影)
1987年臺北市公車處推出的「彩虹公車」,由於車身兩側的彩虹色帶鮮豔美觀,成爲許多老臺北人的街頭記憶。2022年,大都會客運在新購的大復康巴士,復刻採用這款經典的彩虹公車塗裝,讓許多公車迷相當欣喜。
【推薦閱讀】 1992年臺北引進「匈牙利公車」 六、七年級生童年回憶 當年拍案叫絕的秘密武器 營運半年就停止|雙層巴士
1987年,臺北市公車處爲了汰換車齡老舊、不受乘客歡迎的公車,採購彩虹公車共133輛。公車前額是傳統黃色,車身兩側漆有紅黃綠藍四色的彩虹色帶,在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上顯得相當顯目。公車內部裝設電腦站名顯示器,車廂內寬敞舒適,果然吸引衆多乘客。由於公車單班載客如果超過四千人次就沒有虧損之虞,而彩虹公車剛推出時,每車單班載客曾經高達八千人次,讓連年虧損的公車處士氣大增。
不過,彩虹公車上路後才發現新問題。因爲傳統的公車座椅是兩兩相連,乘客坐在一起常感到擁擠。因此,公車處將彩虹公車設計爲分隔式座椅,把兩個座位的距離拉大,讓乘客坐得更舒適。不料中間走道寬度只剩五十多公分,遇到上下班的尖峰時間,站着的乘客就會像擠沙丁魚,衆人進出不易,被稱爲「樂了坐客,苦了站客」。
因爲公車處對外兼營租車業務,例如每屆國大代表開會,常租用公車當作專車。外界傳聞公車處爲了討好租車客戶,纔將彩虹公車設計爲寬敞座位,但公車處否認這種說法。公車處隨即在隔年檢討改進,將每輛彩虹公車的座位由38個減至28個,增加中間走道的通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