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遭遇“假冒公檢法”詐騙險些損失72萬元,民警及時勸阻

新京報訊(記者張靜姝)“我就要轉賬,耽誤了時間你們誰付得起責任。”6月13日,在銀行櫃檯前,兩位八旬老兩口言辭激烈,態度堅決。而根據銀行工作人員的判斷,老人可能是遭遇了電信詐騙。工作人員馬上通知轄區民警,海淀區公安分局馬連窪派出所熊飛經過耐心勸解,說案例,講道理,終於讓兩位老人醒悟,保住了他們的72萬元存款。

“110嗎?我們這裡可能有人被騙。”當天中午,馬連窪派出所接到轄區銀行報警稱,有兩位80多歲的老人唸叨着買房轉賬,執意要給陌生賬號轉賬72萬元,還一直強調不能泄露信息。

銀行工作人員察覺異常,懷疑兩位老人遭遇電信網絡詐騙,迅速啓動警銀聯動機制,派出所值班民警熊飛火速趕往現場進行攔截勸阻,銀行內,兩位老人以身體不適爲由拒絕和民警交流。

民警熊飛見狀靈機一動拉着老兩口前往銀行洽談室“叔叔阿姨,咱們去屋裡慢慢說,您二位和我爸媽年紀差不多,我可得跟您好好嘮嘮。”這份親切漸漸消融了老人心中的防備,兩位老人終於告訴民警轉賬緣由,稱自己是在配合公檢法機關“辦案”,需要將72萬元轉到“安全賬戶”,從而洗脫自己涉嫌重大詐騙案的嫌疑。如果將這些情況告訴別人,就是犯了泄露信息罪,會被“判刑”的。

兩位老人說,自己一輩子兢兢業業遵紀守法,突然接到“警察”的電話一時慌了神,又急於自證清白,這纔來銀行積極配合“辦案”,並信誓旦旦地向民警和銀行人員保證自己沒有上當受騙。

熊飛一邊掏出手機展示同類型詐騙案例,一邊化身反詐講解員苦口婆心勸阻兩位老人。經過長時間的勸導,兩位老人終於如夢初醒,保住了72萬元的養老錢。

把兩位老人安全送回家後熊飛依舊放心不下,於是他主動將個人聯繫方式留給老人並聯繫上老人的兒子,反覆叮囑他平時多關注老人動態,別給騙子可乘之機。

民警提示,凡是接到聲稱公檢法機關的電話,以賬戶涉案、凍結資金、需轉至安全賬戶等理由要求轉賬的,都是詐騙。請務必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遇到類似情況,立即撥打110報警,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編輯 楊海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