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蘋概股10年回測:鴻海 vs.大立光,誰纔是發表會後的贏家?
蘋果示意圖。 美聯社
文/玩股華安
蘋概股十年數據揭示:鴻海後勢穩健,大立光僅鏡頭升級年受惠,2025年焦點有望轉向大立光。
自從 AI 成爲市場主流後,「一顆蘋果救臺灣」這句話逐漸淡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輝達救臺灣」或「黃仁勳救臺灣」。同時,不少供應鏈廠商也開始選擇放棄蘋果訂單,轉向其他產品領域發展。如今,當人們談到老牌蘋果供應鏈時,大多隻會想到鴻海和大立光這兩家指標性公司。
然而,對於許多投資人來說,投資蘋概股的煩惱從未停止。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每次心想「蘋果發表會結束了,蘋概股該漲了吧!」於是急忙在發表會前一天買進,結果隔天股價卻馬上下跌;跌了又忍不住停損賣出,沒想到不久後股價又慢慢漲了回來,讓人懊惱不已。
也因此,有投資人會想,那「發表會前一個月」買進總可以吧?但事實上,鴻海與大立光過去常在發表會前不久,因除權息行情而提前上漲一波,這使得發表會前一個月進場的行情多半呈現震盪走勢。
那麼,問題來了:發表會後到底該怎麼投資?特別是鴻海與大立光這兩檔與蘋果營收連動最深的公司,究竟誰更能有效掌握蘋果商機?
十年統計數據一覽
大立光(3008)
發表會前十日:漲跌互見,但大部分年份都是下跌。
發表會當天:十年只有 1 年收紅,勝率 10%。
發表會後 20 日:僅 2019、2020、2023 出現明顯上漲,其餘年份普遍走弱。
發表會後 40 日:同樣只有 2019、2023 因鏡頭升級題材大漲,其餘年份多半續跌。
發表會後三個月:只有 2019(+29%)、2023(+33%) 能大幅獲利,其餘年份大多數爲負報酬。
鴻海(2317)
發表會前十日:漲跌不一定,但平均偏弱。
發表會當天:十年內有 3 年收紅,勝率 30%,市場普遍呈現「利多出盡」。
發表會後 20 日:表現開始轉強,尤其 2015、2016、2019、2020、2024 都出現正報酬,勝率70%。
發表會後 40 日:漲幅更爲明顯,2019(+18%)、2020(+12%)、2024(+30%) 都有大行情。
發表會後三個月:大部分年份爲正,2020 一度大漲近 +49%,2024 也有 +8% 漲幅。
鴻海穩、大立光挑年份
鴻海:發表會當天股價表現不強,但通常20個交易日後表現最好,之後仍須等待銷售數據。大立光:除非遇到重大鏡頭升級(例如 2019 iPhone 11 三鏡頭、2023 潛望長焦),否則大部分年份的走勢都是「會前跌、會後續弱」。
來到 2025 年,情況卻出現微妙轉變。鴻海近年已受惠於 AI 伺服器題材,股價提前上漲不少,蘋果發表會後的上漲力道恐怕難以延續。反觀大立光,今年 iPhone 17 系列傳出將有 重大鏡頭升級(包含 48MP 長焦、潛望式變焦模組、更多機型導入高規鏡頭),市場需求明顯轉強,讓大立光有機會重返資金焦點。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以上專欄作家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