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國貨蜂花“玩新花樣”翻車,登上熱搜,被罵慘了!
對於那些老牌國貨,人們總是帶着一種懷舊的情感,彷彿是爲了記住那些逝去的日子。而“蜂花”作爲這些老牌國貨中的佼佼者,繼2021年因一場“倒閉謠言”意外走紅後,最近又成爲了公衆關注的焦點。但這次,情況似乎不太妙!
蜂花在平臺上的宣傳漫畫
蜂花這次的麻煩出在了營銷策略上。最近,蜂花在某社交平臺上發佈了一篇名爲“看清什麼是真假閨蜜”的營銷文章,本意是想緊跟潮流,吸引眼球。沒想到,這次的“新招”卻翻車了,直接被網友罵上了熱搜。這讓我們不禁感嘆,好好的賣情懷不好嗎?
根據界面新聞在2024年11月7日的報道,這次用於營銷的漫畫被指控惡意醜化女性,引發了大量消費者的反感。
11月7日中午,蜂花迅速發佈了道歉信,承認錯誤,並表示這次事件暴露了品牌在內容審覈和把控上的嚴重漏洞。公司已經立即啓動整改程序,刪除了相關圖文,並承諾將嚴肅整頓賬號運營。
蜂花發表道歉信
但事情已經發生,影響已經擴散,造成的名譽損失是無法挽回的。
儘管蜂花及時採取了措施,但仍有不少網友表示,今後不會再購買蜂花的產品。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對蜂花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相關話題
作爲國貨品牌中的營銷高手,蜂花這次可謂是自食其果,直接被推上了熱搜榜首,輿論迅速發酵。
據電商報2024年11月11日的報道,蜂花作爲一個以護髮產品爲主的品牌,其主要消費羣體是女性。而這次營銷內容涉及對女性及女性友情的負面描繪,嚴重損害了女性消費者對蜂花的好感。
雖然理解蜂花想要緊跟潮流、吸引眼球的初衷,但必須注意方式。流量不是靠低俗內容就能長久維持的。這次翻車更像是對蜂花的一個警示,熱點營銷也要用對地方,不能一味依賴“蹭流量”來吸引顧客。
此次事件導致蜂花在抖音上的粉絲大量流失,之前的粉絲積累過程也相當不易,都是在各個熱點事件中的活躍度才“撿”到的。
蜂花創立於1985年,一直專注於洗髮護髮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打“物美價廉”的路線。公司擁有兩個生產基地、12條生產線,年產量可達10多萬噸。
大家可能都見過蜂花那款經典的1升裝護髮素,各種顏色和功效,價格不到20元,這大概是蜂花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了。
在抖音上,經常能看到那些打着懷舊情懷的老牌國貨賣慘的場面,而蜂花雖然這些年曝光不多,但似乎一直過得不錯。
蜂花產品
2021年,蜂花還經歷了一場“大烏龍”事件,當時外界流傳蜂花將要倒閉的消息。蜂花董事長親自出面闢謠,表示公司一直在穩步發展,市場數據顯示,蜂花當時還力壓衆多護髮品牌,穩居龍頭位置。
此外,蜂花是國內首家提出“洗髮和護髮分開”概念的品牌,這種超前的商業眼光使其在創立初期就奠定了在護髮素市場的地位。
近年來,隨着網絡直播帶貨和營銷方式的多樣化,各大品牌紛紛搶佔市場,蜂花自然也不甘落後。蜂花每年在營銷上的投入大約佔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可以說是下了血本。
除了日常運營賬號外,蜂花還特別擅長緊跟熱點,進行蹭熱點營銷。比如,去年李佳琦因“79元眉筆事件”引發全網熱議時,蜂花趁機推出了79元5斤半的洗護套餐,並聯合其他國貨品牌進行營銷,隨後各種梗層出不窮,甚至曝出蜂花到處撿箱子發貨,靠着這波“貧窮”形象收穫滿滿。
就這樣,蜂花一夜之間漲粉50萬,這次營銷可謂相當成功。此前,2022年蜂花董事長在直播間含淚表示,蜂花十年時間只漲價了2元,贏得了不少流量,一度衝上熱搜,增加了不少存在感。
總結來看,蜂花的營銷策略主要是利用懷舊情懷和同情牌,這次換策略營銷顯然未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反而顯得有些劍走偏鋒。
回顧蜂花之前的成功營銷案例,似乎蜂花確實走得越來越遠,將宣傳營銷看得有些簡單了。認爲只要緊跟熱點,用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大家都會買單,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前幾次的成功是因爲蜂花抓住了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和其他品牌的短處進行對比,自然勝算更大。當然,也不能忽略運營團隊的努力,緊跟實事,適當進行娛樂調整,用大衆更能接受的方式宣傳,確實高明。
只是玩梗需謹慎,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火燒身。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爲蜂花的產品實力過硬,才能讓大家願意回購。確實,蜂花在一代人心中已經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而蜂花之所以能一直位居國貨老牌前列,還是因爲其實力雄厚,這是根本所在。這次的營銷事件也給所有國貨品牌提了個醒,過度依賴熱點流量,盲目追求,小心遲早迷失自己。
參考資料:
界面新聞——《翻車!老牌國貨蜂花因廣告被指醜化女性遭抵制》2024-11-7
電商報——《蜂花營銷翻車,被罵慘了,衝上熱搜》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