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得子注意 國衛院:男性愈晚生 子代精神疾病發病癒早
國衛院利用全基因體定序家族資料研究,證實有思覺失調症的小孩中,父親生育的年齡通常也較晚。圖/國衛院提供
臺灣研究團隊最新發現,較晚的生育年齡可能影響子代精神健康,尤其高齡爸!國衛院利用全基因體定序家族資料研究,證實有思覺失調症的小孩中,父親生育的年齡通常也較晚。其研究成果已於今年3月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未來可作爲國家公共衛生政策的參考。
國衛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世亨表示,國人愈來愈晚婚、晚生,高齡生育除了對母嬰身體狀況構成威脅,恐怕增加孩子先天疾病等風險。不過,影響小孩罹患先天性疾病的風險也可能與父親的年齡有關,並非全是女性的因素。
研究團隊針對5個多發性思覺失調症的家庭進行全基因體定序,每個家庭包含3個共病手足與健康父母,經由比對父母與子代之序列,辨識出子代身上的新生突變。分析結果發現,父親生育年齡每延後一歲,子代身上平均多帶有1.5個新生突變;子代身上每多帶有一個新生突變,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平均提早0.16年。
這5個家庭中,其中一名父親在53.3歲生下第一胎,孩子於15歲發病;55.8歲生下第二胎,孩子於12歲發病;58.1歲生下第三胎,孩子亦於12歲發病。這名父親的新生突變數高達100多,代表隨着年齡增加,累積的新生突變數目也愈多,增加子代精神疾病提早發病的風險。
王世亨指出,男性的精子在過了青春期、生育期後,一生中仍不斷進行分裂。他探討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病風險的關係,提出「新生突變假說」,年紀愈大的父親精子所累積新生突變數較多,孩子思覺失調症提早發生的風險增加30%,其他70%則是子宮感染、營養供給等其他因素。
王世亨說,這個研究是全世界第一個利用全基因體定序家族資料,量化分析證實父親較晚的生育年齡可能影響子代精神健康,而新生突變在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健康的相關,扮演中介變項的角色。他強調,排除基因等遺傳因素,新生突變在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健康的相關,扮演中介變項的角色。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陳爲堅表示,這項研究利用全基因體定序探討父親生育年齡的影響,證實較晚的生育年齡確實可能影響子代精神健康。他強調,基因定序不只可用來分析遺傳風險,更可以看出「沉默的風險」,發現生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誤差,就像是產品製造的不良率。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112年女性平均生育年齡爲32.4歲、男性平均生育年齡爲34.6歲,年齡雙創新高。他鼓勵,新婚夫妻應進行婚前優生健檢,提前瞭解風險就能加以預防,等同於預防醫學的概念。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世亨表示,男性隨着年齡增加,累積的新生突變數目也愈多,增加子代精神疾病提早發病的風險。記者廖靜清/攝影
國衛院最新研究,男性愈晚生,子代精神疾病發病癒早。記者廖靜清/攝影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