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來瓶老乾媽
文/每日資本論
53.81億元!
這家國民辣醬在遭遇改配方、配方外泄、業績連續下滑等一系列波折之後,重回巔峰。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還一改傳統,“戒掉互聯網營銷”後,反而贏得了更多人的歡心。
近日,部分媒體報道稱,貴州省企業聯合會、貴州省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24貴州企業前100名單”中,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老乾媽)位列其中,其2023年營收爲53.81億元。
敲黑板!這一成績幾乎追平了其歷史最好記錄。2016-2020年,老乾媽的營收分別爲45.5億元、44.47億元、43.28億元、50.23億元以及54.03億元。而54.03也是其業績巔峰。
由於老乾媽非上市公司無法知道其淨利潤的準確信息,以及2023年淨利潤到底爲多少,所以只是通過營收來判斷老乾媽重回巔峰有點不太準確。但即便是如此,對於老乾媽如今取得的成績也應該給予掌聲。更值得中國企業界反思的是,企業離開了直播等電商等網絡營銷,就活不下去了嗎?
公開資料顯示,“老乾媽”是公司創始人陶華碧女士白手起家創造的品牌,1996年,陶華碧在貴陽龍洞堡創辦工廠生產風味豆豉產品。通過20多年的發展,“老乾媽”已經成爲海內外華人中膾炙人口的辣椒調味品品牌。在老乾媽從一家小工廠發展到每日撬動全世界數百萬人味蕾的背後,是陶華碧對生產、價格的堅守,以及渠道的靈活掌握。
難能可貴的是,在成立老乾媽之後,陶華碧並未放鬆在生產上的嚴格,老乾媽曾以“零缺陷”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檢查。另一方面,在定價上,老乾媽最初的價格僅爲8塊錢,甚至在隨後的20多年裡,老乾媽的單價一直較爲穩定。
更讓外界羨慕的是,老乾媽不做推銷,不打廣告,沒有促銷,坐在家裡等着經銷商上門搶貨。不上市、不貸款、不融資。別的企業到處找貸款,拉融資,想上市,老乾媽卻多次拒絕融資建議。現款現貨,經銷商要先打款才發貨。如此生意,恐怕是全球企業夢想的境界。
2014年,老乾媽營收達到了40億元。同年6月,67歲的陶華碧將自己手中僅有的1%的股權轉讓給了次子李妙行,淡出管理層,老乾媽的股權結構爲次子李妙行持股51%,長子李貴山持股49%。
兩個兒子分工明確,李貴山負責外部銷售,李妙行主管生產。但李貴山似乎不安於賣辣椒醬,儘管在雲南房地產投資業務上跌了個大跟頭,但他對投資業務依然保持濃厚的興趣。這幾年,他的名字出現在多家投資機構出資人行列,包括蘇州厚揚啓航、蘇州盛典文化、寧波厚揚方舟等,間接投資醫療、科技和消費等領域。
李妙行也不省心,主管生產期間,爲節省成本,曾讓公司捲入信任危機中——2015年,多家媒體報道老乾媽將原先用的貴州辣椒,換成了成本更低的河南辣椒。
糟糕的是,內憂未解,外患已至。由於辣椒醬行業門檻不高,國內辣椒醬企業達到了5000家以上。比如,飯掃光、川娃子以及仲景食品代表的傳統調味品企業;虎邦、飯爺代表新興品牌,以及依託網紅IP的李子柒等新勢力齊聚。這些新興品牌打法不斷升級迭代,不僅在味型上創新、營銷更多元,產品調性也更年輕化,一點一點蠶食老乾媽的市場份額。
在各種因素的疊加下,老乾媽的市佔率開始下滑。中研網數據顯示,其市場佔有率從2016年超過35%下滑至2023年的20.5%。
無奈之下,2019年,75歲的陶華碧再度出山,並且立竿見影,當年老乾媽實現營收50億元。但很快,老乾媽業績再度大幅下滑。外界的對陶華碧和老乾媽的質疑也開始甚囂塵上,無論是她“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的經營理念,以及線上營銷都受到了外界審視。
尤其是,2023年老乾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幾乎完全退出了線上營銷的舞臺——微博停更、微信公衆號靜默、抖音賬號也不再更新。這場“退網”行動引發了熱議,部分業內人士甚至擔心老乾媽“自廢武功”。
終於,老乾媽用成績做出了迴應:沒有互聯網照樣活得很好。深層次的話題是,老乾媽怎麼做到的?又給其他企業有什麼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