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5.3億元 進口蛋報廢5700萬顆
2023年超思案爭議延燒,臺農蛋品坦承巴西進口蛋效期標錯。食藥署和地方衛生局前往臺農蛋品稽查。(食藥署提供)
我國於2023年爆發嚴重蛋荒,當時黑市價格曾經一度一箱蛋(200顆)上看1800元,甚至有錢也買不到蛋,嚴重衝擊民生需求。農委會(現爲農業部)先是嘗試進口雞蛋替代加工蛋,後來更是大舉進口雞蛋直接上架販售,未料預估需求失準,導致進口的1.5億顆雞蛋中超過5000萬顆雞蛋銷燬,浪費近5.3億元公帑。
依農業部公佈指出,截至2024年4月爲止,共進口1億5811萬顆雞蛋,光是來自超思進口的巴西雞蛋就有8680萬顆,其他主要來自土耳其、泰國等,而進口雞蛋洗選後上架販售達2995萬顆、加工達3205萬顆,未料農業部未掌握民間自行進口數量而供過於求,且後來更發生進口雞蛋發黴、標示不實等事件衝擊買氣,導致陸續出現過期雞蛋。
截至去年4月爲止,共有超過5700萬顆雞蛋過期報廢,報廢雞蛋也以巴西進口蛋佔67.8%最多,若以進口雞蛋採購成本每顆7.6元試算,損失價值達4億3867萬餘元。未料雞蛋過期後,農業部並未第一時間處理,繼續凍存,花費至少9個月時間才完成處理,加計過期蛋品倉儲及銷燬成本達9130萬元,合計浪費公帑達5.3億元。
農業部當時爲此多次召開記者會辯解、說明,但人民不滿浪費逾億元公帑,前農業部長陳吉仲也因此辭職下臺。
此外,去年更經媒體揭露,倉儲及物流費竟然沒有公開招標,農業部也坦言有行政瑕疵,因此也向中央畜產會追回368.8萬元補助款,並把行政調查報告函請臺北地檢署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