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變瘦、駱駝斷層禿 臺北動物園換季大作戰 夏日造型曝光

溫帶動物區的灰狼「沃夫」,全身上下掛着小毛團;到了春末夏初之際,脫去厚重的內層毛,只留下較薄的外層毛。(北市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氣溫逐漸回暖,不少民衆已收起冬天厚重大衣,換上短褲短袖準備迎接炎熱夏天。臺北市立動物園裡,各種毛茸茸動物也展開「換季大作戰」,有些動物看起來特別「毛毛躁躁」,毛髮不如平常柔順光滑,甚至還出現一點「斷層感」,並不是動物不打理自己或是生病,而是季節交替正值動物換毛期,是動物調節體溫、適應環境的重要機制。

動物園說,溫帶動物區的灰狼,在秋冬會長出濃密的內層毛與較粗的外層護毛抵禦寒風。冬毛會看起來特別蓬鬆厚實、顏色偏淡;春末夏初之際,脫去厚重的內層毛,只留下較薄的外層毛,更能輕盈地活動並散熱,夏天毛皮較爲貼身、色澤略深,也讓牠們在森林中更容易隱藏身形。

公狼通常會比母狼換毛要來得早,「蘿拉」還是一身整齊漂亮的樣子。(北市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動物園分享,公狼通常會比母狼換毛要來得早,所以溫帶動物區的「沃夫」,全身上下掛着小毛團,而「蘿拉」還是一身整齊漂亮的樣子。

梅花鹿有明顯的冬夏之別,從較厚且灰褐色冬毛,換上紅棕色明顯的斑點裝,搭配夏天樹林樣貌。(北市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臺灣動物區的梅花鹿也有冬夏之別,脖子上的圍巾慢慢消失,也從較厚且灰褐色的冬毛,換上紅棕色明顯的斑點裝,搭配夏天樹林的樣貌。

雙峰駱駝換季時,外表東一塊光滑、西一塊毛茸茸,常常被誤以爲是皮膚疾病,其實是正在換上有助於夏天散熱的短毛。(北市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而沙漠動物區的雙峰駱駝,由於原生地夏冬季的溫差極大,所以冬毛十分濃密,到了春季氣溫升高,冬毛會開始一片一片大量掉落,此時駱駝外表東一塊光滑、西一塊毛茸茸,常被誤以爲是皮膚疾病,其實是正在換上有助於夏天散熱的短毛。

羊駝因原棲地在高冷的安地斯山脈上,需要全年的保暖措,所以羊駝的毛會一直維持柔軟豐厚。(北市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保育員也說,大部分動物都開始換上輕便夏毛時,兒童動物區的羊駝因原棲地在高冷的安地斯山脈上,需要全年的保暖措施,所以羊駝的毛會一直維持柔軟豐厚。爲了讓羊駝們舒服度過夏季,需幫羊駝剃下厚重毛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