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居民「承受逾40年核廢污染」 何宗勳籲將核廢遷至核三廠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何宗勳強調,蘭嶼人承受逾40年的核廢料污染,談論核能議題絕不能忽視他們的苦難,並於會中播放居民受訪影片。(摘自何宗勳提供影片/蔡佩珈臺北傳真)
隨着核三廠2號機在今年5月17日除役,我國也將邁入非核家園,不過在野黨本會期推動核電廠延役修法草案,重啓核三公投更在上週逕付二讀,此議題也引發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關注。委員何宗勳強調,蘭嶼人承受逾40年的核廢料污染,談論核能議題絕不能忽視他們的苦難。他也轉述,受訪的2位蘭嶼居民都希望核廢料儘快遷出,認爲現在最簡單、最可行的解方就是花8億元將核廢料從蘭嶼先遷至核三廠,呼籲賴清德政府不該再推託。
何宗勳在會中表示,賴清德過去談動物保護常引用印度聖雄甘地對待動物的名言,擔任總統後便收養一隻被山豬吊夾傷的殘疾犬,展現國家領導人慈悲關懷弱勢的一面。
他表示,如今臺灣將在5月17日邁入非核家園,近期重啓核能的聲浪再起,甚至有立委提案修法延役並啓動公投,雖能體諒企業的用電擔心,能源也跟國家安全有關,但不管如何,臺灣人在覈能議題上絕對不能忽視蘭嶼人的苦難,他們承受了超過40年的核廢料污染,卻在這波討論中完全沒有聲音,自己要把發言時間以預錄影片的方式,讓給飽受核廢料危害蘭嶼人。
何宗勳也轉述,在影片中受訪的蘭嶼居民郭健平表示已經花了快40幾年的生命,面對殺滅達悟人的核廢污染問題,如果真的有心,不管改朝換代或在賴清德政府時代,最簡單、也最可行的方式就是花幾億元將核廢料從蘭嶼遷移至核三廠。
郭健平說,只要設置1個10萬桶容量的乾式貯存設施,這不是困難的事,問題在於賴清德政府是否真心誠意願意處理蘭嶼核廢問題、願不願意做,是否希望達悟族的文化、社會與民族能夠世世代代繼續在這座島嶼生存下去。
郭健平強調,「我的文化若被消滅,我的人若沒了,那臺灣就會失去一個如此重要的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再推託,從蔡英文政府編列25.5億元預算中撥出8億元,把核廢料從蘭嶼先遷至核三廠,進行乾式貯存,讓它永久封存在覈三廠內,就是唯一可行、且成本不高的解決方案。
受訪的蘭嶼牧師張海嶼則表示,蘭嶼最大的痛就是核能廢料被放在這裡,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決策,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仍未遷離,奪走了無數同胞的性命,他癌症第三期,妻子則患有甲狀腺癌,這問題繼續放任不管,擔心族羣將面臨滅族的危機。
張海嶼表示,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曾成立遷廠委員會,結果胎死腹中,令人失望,前總統蔡英文也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指出是政府施政錯誤,但同樣沒有處理結果,丟了25.5億也不了了之,他們期待2年前曾來過蘭嶼的賴清德知道蘭嶼的苦情,懇求上帝賜給智慧與愛心,幫忙找出一條遠離核能廢料的出路,讓大家平安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