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變"安心房" 中國東方盤活2000億地產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郭聰聰 北京報道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深度調整,部分房企陷入流動性危機,導致大量項目停工、爛尾,不僅影響經濟穩定,更直接損害購房者權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方”)切實發揮專業化處置功能,通過創新模式盤活困境地產項目,努力修復房地產上下游信用鏈條,打造了多項困境地產項目盤活典型案例。
據悉,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國東方已累計支持2000餘億元存量項目復工復產。
發揮金融服務優勢“保交樓”
作爲國家金融安全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東方憑藉豐富的風險處置經驗,從“金融+產業”雙維度出發,爲困境房企量身定製紓困方案。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國東方已推動6.43萬套商品房按期交付,解決農民工工資超21億元,支付上下游材料款、工程款等超百億元,支持2000餘億元存量項目復工復產,有效修復了房地產行業信用鏈條。
深圳嶽盟項目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該項目因原操盤方出險,導致建設停滯、土地沉降,甚至引發涉衆理財兌付危機。中國東方迅速聯合多方力量,搭建“市場化法治化+政府行政賦能+央企國企產融協同”的平穩基金,通過債務清理、權益調整和資產盤活的一攬子方案,妥善化解涉衆及房企債務風險,避免金融風險進一步外溢蔓延。
長沙新力鉑園項目則因長期拖欠工程款多次停工,數千名業主權益受損,是地方政府重點“保交樓”項目。中國東方創新採用“股權收購+增量注入+代管代建”的實質性重組模式,注入1.90億元專項資金,推動項目復工復產,最終實現了兩千多戶房產如期交付。
盤活低效資產“保穩定”
如何激活低效不動產資源,是房地產市場風險出清的關鍵。中國東方通過司法抵債、合作盤活等方式,成功讓一批“沉睡資產”煥發新生,也爲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行業經驗。
北京六佰本項目原爲朝陽區爛尾商業街,產權分散、物業混亂,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面對這一棘手難題,中國東方創新採用“聯合小業主+政府支持+產業導入”的綜合盤活模式:通過爭取屬地政府政策支持,更換原有不作爲的物業管理方,並引入優質產業合作資源,最終將這一低效資產改造升級爲現代化的東湖“歡樂頌”商業綜合體。2024年,這裡更是落地了“北京數字人基地”,目前已經成功吸引近百家數字人企業入駐,成爲了數字經濟新高地,實現了從爛尾商街到創新載體的華麗轉身。
在盤活低效資產的同時,中國東方還積極探索創新模式助力“保民生”。
中國東方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圍繞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三大工程”展開探索。在深圳市南山區某重點保障房項目中,面對資金緊張和政策調整的雙重壓力,中國東方與當地政府、國企等緊密合作,通過“資金鍊貫通+價值鏈修復”的創新戰術,掃清債務障礙,修復上下游供應鏈。目前,該項目已實現千餘個家庭的安居夢想。
中國東方的實踐表明,通過創新金融工具和多方協作,困境地產項目完全能夠實現涅槃重生。中國東方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聚焦主責主業,立足功能定位,持續深耕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化解工作,助力打好“保交房”攻堅戰,爲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