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推罷免卡關還被搜索?師大教授:沒「這DNA」
民團推動大罷免潮,進入密集送件期,因此出現「死亡連署」爭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民團推動大罷免潮,進入密集送件期,因此出現「死亡連署」爭議,其中,基隆前民政處長張淵翔甚至被指控利用戶政系統協助罷免民進黨籍議員,引起社會關注。對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範世平15日在臉書上PO文認爲,「國民黨從來沒有理解公民力量的DNA」,本質上缺乏與公民力量互動的基因。
範世平15日在臉書上發文指出,針對近期藍綠陣營互相發起的立委罷免行動發表評論。他直言,國民黨從來沒有理解也無法掌握「公民力量」的DNA,導致其推動罷免民進黨立委失敗,甚至陷入司法風暴。
範世平指出,民間團體(簡稱「罷團」)發起罷免國民黨立委的行動,目前已有35人完成第一階段門檻,其中30人達成第二階段連署,達成率普遍高於標準。其中以立委徐巧芯達175%爲最高,洪孟楷連署數量最多,達54,888份。相對之下,國民黨試圖罷免15位民進黨立委,卻未能順利推進第二階段,並因出現1987件「死亡連署」造假問題,導致雙北、宜蘭、臺中、臺南、高雄與屏東的黨部遭檢調搜索,16位黨工遭到羈押。
他認爲,國民黨缺乏街頭連署的實務經驗與精神,未建立與基層公民互動的習慣。範世平強調,國民黨至今仍依賴「由上而下」的動員模式,不論是選舉或造勢活動,都習慣以便當、礦泉水、遊覽車、晚宴與「走路工」吸引羣衆,對於真正自主志工的存在無法理解,甚至質疑他們是否「拿錢辦事」。這樣的心態,反而與基層公民產生隔閡。
他進一步分析,臺灣的民間罷免行動有其歷史脈絡,許多來自威權時期反國民黨背景的志工羣體,具備團結刻苦精神。他特別指出,此次罷免行動中,大量女性志工挺身而出,面對不同意見者的騷擾仍堅守崗位,且在執行細節上更具精準度,讓連署書「良率」極高。
範世平也批評國民黨至今未對罷免連署造假一事負起政治責任。「黨工深陷官司,卻無人請辭、沒人道歉,黨主席朱立倫不負責任,黨內也無青年世代要求改革或反省,這纔是國民黨最大的危機。」
最後,範世平指出,國民黨持續低估「由下而上」的公民力量,如今罷免民進黨立委的行動失敗,反讓外界更聚焦在其體制問題與黨內僵化,恐成爲未來政治困境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