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戰綠地 天光漸白的兩個太陽

(圖/本報系資料照)

執政黨民進黨在主導大罷免大失敗後,不管是賴清德總統、卓榮泰內閣還是民進黨的民調都跌至30%上下,府院黨也開始啓動內閣改組及一系列改革,連羈押滿一年的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也獲保釋得到自由。

柯文哲交保出來,現在親綠側翼鼓譟白營將發生兩個太陽──柯文哲與黃國昌……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族大舉南侵,明代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被太監王振唆使「御駕親征」,結果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而國家朝廷不能一日無君,因此兵部侍郎于謙力排衆議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爲帝力抗瓦刺。

一年後,公元1450年瓦刺領袖也先見明朝已立新君,朱祁鎮已無利用價值,且「土木堡之變」後瓦刺國力反倒受影響,復因國內矛盾衝突加深,遂釋放明英宗回北京。

這樣明朝一時之間成了兩個國君,俗話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回到現時臺灣,當然此時此刻釋放柯文哲前主席,除了副市長彭振聲已認罪及法院認爲已無繼續羈押必要外,政治局勢變化當然是其主因之一。民進黨秘書長已更換成律師背景的徐國勇,2026九合一大選的選舉對策委員會(選對會)也已就位,一切皆以選舉考量。

柯文哲羈押一年後,政治聲望及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不管一審如何判決都已讓柯文哲「蒼白無力」,且釋放柯文哲,可以讓民衆黨出現「兩個太陽」。

在柯文哲羈押期間,民衆黨已由「柯文哲式的一人政黨」逐漸轉變成爲「黃國昌式的政黨」,這樣的改變好壞見仁見智,但經過726及823兩次大罷免後卻使得藍白結合力量更勝以往,民衆黨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有鑑於此,民進黨也深知「得小草者得天下」的道理,「不能得到你,只有破壞你」,讓白色力量先製造矛盾。

民衆黨首先必須面對柯文哲回來後黨主席的抉擇?是必須特別設立一個「榮譽黨主席」(太上皇)給柯文哲,還是黃國昌主動讓位?黃國昌是不是明代宗朱祈鈺或宋高宗趙構尚且不知,但也絕非聖者堯舜。

柯文哲會不會不爭黨主席也尚且不知,但擡轎者衆,前後黨主席對民衆黨的路線及藍白合的認知也有些歧異。而國民黨此時黨主席還在難產中,即便如有意參選黨主席的前臺北市長郝龍斌都深知藍白合是「1加1大於2」。2026及2028藍白不合就是「漁翁得利」。

面對可能發生的「後柯文哲時代」,民衆黨深知自己是「重要關鍵的少數」,也是藍綠兩黨通往執政權的那個支點,如今藍白兩黨黨主席還在「未定之天」,執政黨黨主席卻早已「定於一尊」,如何使周文王的「三分天下有其二」成爲事實,是未來藍綠兩黨最重要的目標。(作者爲金融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