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教授「全校要跟你道歉嗎?」火上加油! 臺師大抽血案到底怎麼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近日爆發女足抽血爭議,事發多日,臺師大校長吳正己於19日率多名一級主管與涉事教練周臺英、計劃主持人陳忠慶召開記者會,記者會開場便向社會鞠躬,爲連日來的紛爭致歉。聯合報記者葉冠妤/攝影

臺師大女子足球隊近期爆出「抽血換學分」爭議,引起社會譁然,近一週累積約3.7萬筆聲量,其中一名受害者簡同學日前發文指出,「半年了,師大沒有道歉」,結果竟遭該校教授劉錦璋留言反嗆:「整個師大都要跟你道歉嗎?」引發網友不滿肉搜,對此,劉錦璋私下在臉書社團發出聲明,他表示,我的文字中沒有幫任何人講話,我只是隱喻:「成熟的世界,該負責人的要負責,該道歉的人要道歉,而不是整個單位,或單位中的每個人都該道歉。不是你我犯錯,就要求爸媽也一起出來道歉一樣」;他認爲,無限上綱的話,就演變成現在社會的不良氛圍。

「臺師大女足抽血事件」網友熱議 周臺英被炎上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從《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觀察,近一週(2025/7/10~2025/7/16)「臺師大女足抽血事件」的熱門關鍵字出現「周臺英、學分、霸凌、國科會、教育部、懲處、解聘」。以下整理該事件的時間軸,帶你快速瞭解校方迴應、爭議始末。

時間軸

背景:

2017年起,一羣臺師大女足隊員在教練周臺英及相關教授的要求下,參與一項國科會的「精準運科研究計劃」的運動生理研究,強迫定期抽血,不同意就會被威脅扣學分,甚至被退隊。不少學生備感壓力,有人爲了學分與畢業門檻,不得不配合;也有人因此休學。直到2023年,纔有受害學生鼓起勇氣向立委陳培瑜陳情,事件因而曝光,更多爭議細節陸續被揭露,包括有學生因多次抽血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以及部分抽血並非由醫事人員執行等問題。

2024/11/28

陳培瑜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時揭露,臺師大女足學生被強迫抽血長達數年。周臺英在事件曝光當晚威脅學生,試圖抓出「吹哨者」。

2024/11/29

臺師大迴應,教師執行國科會計劃研究須符合相關法規,包括取得受試者的知情同意,並保障參與者自主權。此外,臺師大提到於11月28日啓動研究倫理審查,將實地查覈研究過程及細節,11月29日已組成調查小組,針對該教師執行國科會研究計劃,是否涉及違反研究倫理規範。除已向全體女足隊學生說明心理輔導、霸凌申訴等管道及聯繫方式,提供關懷與支持資源,提供心理輔導與諮商服務,校長也邀各校隊教練座談。

2025/3/5

監察委員蔡崇義與賴鼎銘主動申請調查此案,認爲事件涉及受試者的自主權益,情節重大。調查着重於受試者的招募程序、是否違反人體研究倫理以及過程中是否存在霸凌或不當對待等情事。

2025/4/10

臺師大霸凌調查委員會認定周臺英構成校園霸凌,建議解聘並禁聘兩年,但教師評審會未採納,僅處以不予晉薪。

2025/5/19

教育部認定臺師大及其研究倫理審查會未善盡監督與查覈責任,且屬情節重大,決議對研究主持人臺師大教授陳忠慶、共同主持人分別處50萬元罰鍰,並且1年內不得申請公費補助。教育部也處臺師大110萬元罰鍰,並命臺師大自2025年7月1日起停止受理新案人體研究審查,限期3個月內完成改善。

2025/7/9

多名受害學生因不滿校方消極處理以及遲遲不肯承認錯誤的態度,於網路上公開抽血影片與事件經過,引發社會關注。

2025/7/15

受害者簡同學在立委陳培瑜、範雲和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執行長馮喬蘭等人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揭發臺師大抽血爭議,並控訴教練的惡行,引起輿論的撻伐,凸顯校園權力結構的不對等,也讓外界質疑大學是否侵犯學生權益與學術倫理。

2025/7/16

臺北地檢署將抽血案分他字案偵辦,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他跟國人一樣無法接受,也非常憤怒,他除要求國科會停止該項計劃並全面檢討,也通令臺師大對受害學生進行補救,並對該名教練給予最嚴厲的處置,以正臺師大校風。而臺師大晚間發佈8點聲明,校長吳正己向受害學生與家長致歉,承諾將於兩週內重新審議並完成懲處程序。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爲2025年7月10日至2025年7月16日。資料來源:《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研究方法:《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羣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臺師大女足抽血事件』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注1)作爲本分析依據。

*注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