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提案6億墊付款助災民 市府稱「適法性不足」惹議
▲臺南市議會召開專案報告,討論「丹娜絲」颱風後災後對策,藍營議員批市府迴應冷漠。(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市議會7日針對「丹娜絲颱風災後因應」召開專案報告,國民黨團提出動議,主張市府應提撥6億元墊付款轉入重大災害賑災捐款專戶,用以協助災後復原,該提案已獲跨黨派30多位議員連署支持,然而市府經研議後迴應,認爲「適法性不足」,無法編列,引發藍營強烈不滿。
國民黨籍議員蔡育輝指出,臺南這次遭遇百年罕見風災重創,他雖肯定市長黃偉哲六年內償還160億元市債的成績,但呼籲應苦民所苦,對重建工作提供更有力的實質支援。他批評市府一方面每年編列十多億元補助廟宇與團體,另一方面卻對災民援助躊躇不前,甚至以「適法性」爲由拒絕。他強調:「中央可以編列20億、100億預算到賑災準備金,爲什麼地方政府就不行?」
除賑災預算外,災後復原與長期建設也成爲藍營質詢重點。議員尤榮智痛批,大六甲地區受災嚴重,石綿瓦屋頂倒塌、雞舍毀損,目前仍有大量石綿瓦需清運,要求環保局持續協助。王家貞則直言,過去市府投入400多億治水,這次災情卻「說淹就淹」,市民根本無感,直指當年宣稱「三年治好三十年水患」的說法,如今破功。
議員盧昆福與王家貞也提出,「災後復原不只補助,還應思考重建與更新」。他建議針對溪北地區推動專案都市更新,透過《都市更新條例》第7條與《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條例》,整合市府經發局、地政局、都發局等單位,送中央覈定,加速老舊房舍的重建腳步,創造居民、政府、建商「三贏」。
對此,市長黃偉哲迴應,目前市府救助金髮放速度已快於多數縣市,但也坦言基層公務員過去因88風災補助遭檢舉,導致如今對流程簡化投鼠忌器。黃偉哲指出,目前多次向中央反映補助範圍過窄、工廠受災未納入等問題,但仍未獲具體迴應。至於都更卡關,他坦言溪北多爲非都市計劃區,制度上難以套用都更條例,未來會向中央爭取以專案方式處理。
藍營議員則強調,若市府繼續迴避財政責任,將在預算審查時針對各局處補助項目嚴加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