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火山的禮物——看山東昌樂西瓜如何征服全國市場
安安檢寶食探記
自西域踏絲路而來,西瓜從南宋文天祥筆下“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的詩人驚歎,化作爲今朝田壟間綿延的碧浪。作爲我國一直以來重要的經濟果品,目前,全國西瓜年產量穩定在6300萬噸左右,約佔全球的60%,200餘個品種遍植南北。科技育種的甘霖讓我們實現“西瓜自由”,便捷的冷鏈更是讓“下嚥頓消煙火氣”的沁涼穿越四季山河,爲全世界帶去中國的“甜蜜奇蹟”。
“涼爭冰雪甜爭蜜,消得溫暾顧渚茶。”清代紀曉嵐以精妙的比喻將夏日的常滋味昇華出清涼的詩意。盛夏時節,赤日炎炎,如今人們咀嚼的不僅是西瓜的沁涼甘美,更彷彿是一場絲路文明的對話。
來自火山的禮物
——看山東昌樂西瓜如何征服全國市場
□ 本報記者 朱文達
熹微晨光尚未翻越火山羣嶙峋的脊線,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的瓜田深處,老瓜農俯身,手掌輕撫一隻渾圓飽滿的西瓜。“聽聽這聲!”指節叩擊瓜殼,清越如金石之音迴盪在萬籟俱寂的曠野。
昌樂,是山東半島上的農業縣,因西瓜而聲名鵲起。從零星瓜秧到萬餘公頃“碧濤翻涌”,從60萬噸的豐碩產量到20億元產值的富民產業,昌樂西瓜的藤蔓,早已越過田壟,攀向更廣闊的天空。它們以火山岩石爲根,以標準爲梯,以品牌爲翼,將大地的饋贈化作舌尖的甜蜜,將農民的汗水凝成市場的信任。
火山饋贈的甜蜜果實
昌樂西瓜風味獨特的密鑰,深埋於腳下這片飽經熔岩淬鍊的土地。180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爲昌樂留下了84座寶貴的古火山地質遺蹟,獨特的火山地質條件爲農作物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礦物質元素。
“昌樂縣地處北緯36°這一世界公認的瓜果最佳生長地帶,境內獨特的火山土壤富含各種微量元素。”昌樂縣農業農村局西瓜研究所所長趙平介紹說,“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度、肥沃的土壤,造就了昌樂西瓜皮薄、沙瓤、脆甜的卓越品質。”
自然的恩賜並未讓昌樂人止步於“靠天吃瓜”。“我們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精準掌握每一塊火山土壤的‘脾氣’,缺什麼補什麼,絕不盲目施肥。”在昌樂西瓜科技示範園,經理李媛媛介紹說。這套基於土壤數據的精準施肥技術,不僅保障了西瓜品質的穩定提升,更減少了約15%的化肥用量,讓甜蜜更“綠色”。
大棚內的景象令人驚歎:西瓜秧苗並非匍匐在地,而是沿着吊蔓向上生長,每根藤蔓都連接着滴灌細管。李媛媛說:“火山土雖好,但保水保肥性稍弱。我們採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水和營養液定時定量、精準送達根部,配合吊蔓技術改善通風透光,西瓜長得更均勻、病害也少。”
多年來,昌樂縣始終圍繞產業高質量發展做文章,集聚科技人才、科研院所、創新平臺等各類創新資源,促進產學研用結合,以科技賦能品牌發展。
地標擦亮的金字招牌
好瓜也需金聲玉振。“昌樂西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成功註冊,成爲產業涅槃重生的起點。自此,昌樂西瓜有了法律保護的“身份證”,結束了過去品種混雜、品質參差、市場混亂的局面。
“地理標誌是燙金名片,更是千鈞重諾。”昌樂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馬國蓮語氣堅定。昌樂縣積極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形成差異化產品競爭優勢,不斷擦亮土特產金字招牌。同時,該縣積極培育企業單品品牌,構建“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聯動發展路徑。目前,方山娃、金山·月玲瓏、莊皋、冰糖翠玉、冰糖子等一批西瓜企業和單品品牌初具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了品牌溢價。瓜農指着瓜田旁的招牌,自豪之情溢於言表:“這牌子一掛,瓜車還沒出村,訂單就追來了,每公斤多賺些錢,鄉親們口袋鼓了,心氣兒更足了!”
品牌價值的持續釋放,離不開多元化的展示舞臺和暢通的流通渠道。據瞭解,昌樂縣每年精心策劃舉辦昌樂西瓜節、西瓜擂臺賽等特色活動,不僅盤活了特色產業,更做響了“昌樂西瓜”這塊農業金字招牌。今年,該縣首次將西瓜節與音樂節巧妙融合,突出以西瓜爲代表的特色農業和以吉他爲代表的文化元素,並引入“地攤經濟”新業態,有效整合產業資源,爲農文旅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同時,該縣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全國性的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等會展活動,不斷拓寬品牌流通渠道,顯著提升了市場佔有率與品牌影響力。這些舉措,不僅讓昌樂西瓜的美譽度遠播四方,更將品牌帶來的溢價效應實實在在地轉化爲瓜農收入的持續增長。
品質鋪就的信任通途
品質,是昌樂西瓜品牌最堅實的根基。昌樂縣深諳此道,將品質提升作爲品牌建設的核心引擎,多措並舉打造舌尖上的信賴。該縣建立昌樂西瓜品牌目錄、完善農產品生產標準、強化“三品一標”認證管理、織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這一系列組合拳,將安全、綠色、生態的理念深深鐫刻進品牌基因,爲西瓜產業的騰飛插上品質的翅膀。
品質的穩定與提升,離不開標準化的硬約束。早在20世紀90年代,昌樂縣便前瞻性地提出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的發展藍圖。自此,從《昌樂西瓜農產品地理標誌質量控制技術規範》,到市級地方標準《西瓜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昌樂西瓜拱圓大棚早春栽培技術規程》等標準和規範性文件相繼落地,昌樂瓜農徹底告別了靠“經驗種瓜”的時代,邁入了“標準種瓜”的新紀元。每一隻貼上“昌樂西瓜”標籤的瓜,都經過這套嚴苛標準的洗禮,確保其品質的統一與卓越。
“我縣西瓜標準化推廣應用面積累計超過7733公頃(11.6萬畝)。”馬國蓮自豪地介紹說,“這不僅讓西瓜品質更上一層樓,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還顯著提升了昌樂西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來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昌樂縣瓜菜協會通過獨特的“掛牌模式”,嚴格監督西瓜的成熟度,確保流向市場的每一顆瓜都“足月足日”,這份嚴謹極大地拓寬了昌樂西瓜的市場半徑。如今,昌樂已擁有20多家西瓜育苗企業,年銷售瓜苗超8000萬株。這些承載着昌樂品質基因的瓜苗,不僅紮根山東省沃土,更奔向河南、河北等廣闊天地,在他鄉的土地上孕育甜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