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放寬家庭幫傭幫了誰?勞團:背離公共托育、助長剝削
勞陣支持臺灣近年努力促進公共托育服務,在提升公幼與準公幼量能、增加公共托育服務、擴大托育補助,以及放寬彈性育嬰假等政策之下,逐步建立起公共支持體系。示意圖/AI生成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透露,將鬆綁讓獨生子女家庭也能聘請外籍幫傭,昨已遭各方砲轟。臺灣勞工陣線今也聲明指出,對此政策方向感到不解。勞陣表示,臺灣長期將照顧責任女性化,是女性就業的主要障礙,若貿然放寬家庭幫傭,不僅會導致公共托育服務倒退回家庭化,與公託政策背道而馳,也將衝擊照顧人員就業機會,削弱「0到6歲國家一起養」目標。
目前全臺外籍家庭幫傭的人數長期維持約2000人。依據「就業服務法」、「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規範,家戶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有3名以上年齡6歲以下子女;有4名以上年齡12歲以下子女,且其中二名爲2歲以下;或者累計點數達16點,才符合聘僱家庭幫傭資格。
勞陣指出,不同於家庭看護工,家庭幫傭主要工作爲「料理家務」,但因不受勞基法規範,不僅薪資遠低於最低工資,也沒有一例一休保障,僅有「至少每週1日,且連續24小時的休假」,但仍可用加班費換取家庭幫傭的休息時間,加班費一天也僅有667元,因此即使整月不休息,薪資也不到3萬元。
勞陣表示,即便放寬聘僱資格,但聘僱移工仍須繳交就業安定費、提供住宿空間等,對於一般勞工家庭無疑是一種挑戰,因此放寬家庭幫傭聘僱資格,實際受惠的仍是高收入階層。
勞陣表示,臺灣女性勞動參與率長期低於50%,2023年也僅達51.82%,明顯低於男性的67.1%。雖然女性在25至29歲前的參與率達到89%,但30歲之後逐年下滑,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進入婚姻養育子女。
勞陣支持臺灣近年努力促進公共托育服務,在提升公幼與準公幼量能、增加公共托育服務、擴大托育補助,以及放寬彈性育嬰假等政策之下,逐步建立起公共支持體系,不僅讓女性從傳統家務角色中鬆綁,也創造了大量的本國就業機會,「這纔是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的正確方向,而非放寬聘僱外籍幫傭資格」。
勞陣指出,臺灣長期將照顧責任女性化,是女性持續就業的主要障礙。若政府放寬聘僱幫傭資格,不僅與現階段的公共托育政策背道而馳,也將進一步惡化缺乏勞動保障的家庭僱傭模式。唯有持續投資並提升公共托育服務品質,才能同時減輕家庭負擔、增加本國就業機會,並真正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
勞陣強調,若貿然放寬聘僱家庭幫傭,不僅會使現行公共托育服務倒退回家庭化、過度市場化的模式,未來也將衝擊國內照顧人員的工作權與就業機會,進而削弱「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目標,最終損害廣大家庭與勞工的整體權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