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最大考驗在於能否戰勝自己 否則難逃失敗的命運
▲總統賴清德。(圖/總統府提供)
●陳國祥/前《中國時報》總編輯、前《中時晚報》社長
賴清德總統執政15個月,諸事不順,四處碰壁,即將到來的核三公投及7個選區罷免案,也凶多吉少。賴清德挫敗至此,關鍵在於他的執拗個性以及路線偏執,如果個性不改,偏執依舊,他註定將成爲一個失敗的領導人。
「戰勝自己」比「戰勝對手」更困難
政治領導人貴在能自我省思,克服自己的個性,改正既有的政策,不斷戰勝自己,改弦更張。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許多偉大的領導者並非因爲從未犯錯而受人敬仰,而是因爲他們能夠在關鍵時刻承認失誤,修正路線,勇於否定過去的自我。
對於一個國家領導人而言,「戰勝自己」往往比「戰勝對手」更困難,因爲對手在外,而自我卻在內;他的內心的執念、既有的路線以及政治的包袱往往比任何外部壓力更難克服。
美國總統個性與政策鮮明,他執政以來一直在表現自己與戰勝自己之間擺動,一旦戰勝自己,他的事功與評價都比較好;一旦屈服於既有自我,無法戰勝自己,所引發的爭議就很大,也難以建功。
他迄今仍沉迷在自己的威武中,無法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與政策盲點,因而所作所爲看似得以快行己意,其實都埋下重大後遺症。
在關稅戰裡,他高舉戰斧,憑藉龐大的市場與美元的霸權,他逼得對手屈從己意,但美國的正義形象崩解,通貨膨脹蠢蠢欲動;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談中,他無原則的謀求戰爭結束,妄想借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結果爲普京所乘,逼使他接受普丁的勝算方程式,讓美國、烏克蘭及歐洲節節敗退,不僅先前與歐洲盟友協調好的「先停火、後談判」原則丟棄,而且屈從侵略者造成的既成事實,讓戰爭改變領土現狀有實現的可能。
根據《金融時報》最新報導,普京要求烏克蘭完全割讓頓巴斯,包括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地區;作爲交換,俄軍在克里米亞外其他戰線暫時「凍結」,以換取和平協議。
這正是烏克蘭難以接受的底線,退讓即是放棄烏軍的防禦樞紐,未來安全毫無保障。川普在戰場尚未停火的前提下,就設定戰場弱勢者屈從強者意志,十足表現川普只講勝負而沒有是非的本性。他無法戰勝自己,所以被普丁戰勝,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
川普何以輸人又輸陣?其中一個原因是普京掌握他的心理弱點,懂得灌迷湯,而使他順着普京設定的路子走。普京知道他謀和心切,可以接受戰爭造成的現狀,並逼迫烏克蘭及歐洲接受現實;而且,他虛榮心很強,普丁投他所好,大灌迷湯,附和「如果川普在位,烏戰不會爆發」的假設等。
這些話是普丁精心設計的陷阱,正好擊中川普自戀的心理弱點。川普沉醉其中,被對手屈服了,只因爲他無法戰勝自己,而成爲自己的枷鎖。
▼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社)
賴清德外在強勢被叮得滿頭包 但仍不改其志
賴清德也是一個無法戰勝自己的領導人嗎?他是一個如假包換務實的臺獨工作者,這是他崛起的政治標籤,也是他不斷深化的形象。外在強勢把他叮得滿頭包,但他仍不改其志。
執政以來,臺灣面臨美中對抗、全球供應鏈重組等挑戰,在野黨及許多民衆鹹認必須他必須考慮如何確保臺灣安全、保持經濟競爭力,而不再是單純的一己政治宣示,但賴清德無法克服自己昧於世事的盲點與偏執的心理弱點。
賴清德若想翻轉執政敗象,首先要跨越的是自己過去言行給自己帶來的侷限性,痛徹改變自己,走出新路。這不是要他自我背叛,而是期望在更高層次上展現比較成熟的政治智慧。在政治領域裡,「退卻」往往被視爲失敗,然而在戰略思維裡,適時的退卻反而是前進的條件。
一個領導人能否因應形勢變化,纔是真正的考驗。臺灣正處於國際棋局的改變當頭,若一味堅持既有的意識形態立場,而不願調整策略,就可能將臺灣推向險境。反之,若能在維護臺灣安全的同時,展現一定程度的靈活與彈性,則可贏得更大的外交空間。
賴清德的最大挑戰是兩岸關係的自我突破。兩岸關係並非純粹的意識形態之爭,而是攸關安全與經濟的現實問題,若他能夠戰勝過去的政治迷障,嘗試提出新的兩岸論述,並尋求可行的溝通模式,即使無法立刻改善兩岸關係,也能展現穩健務實的一面。否則,若只是延續民進黨內部的傳統路線,將難以解開死結。
與在野黨的關係亦復如此。他拒不接受執政黨無法完全執政的事實,也不釋放政治權力,拒絕與在野力量共享權力,致使施政處處碰壁。領導下的政府與民進黨只會直線前進,不會轉彎,冒進加冒進的結果,就是兩岸關係惡化、朝野關係緊張以及美國的步步進逼。
賴清德若能夠從這些例子中汲取教訓,學習在必要時放下既有立場,以國家整體利益爲優先,努力成爲改寫歷史的領導者,或可帶領國家向前邁進。
反之,若只是固守自我,不願挑戰自我,拒不改弦更張,最終將難逃失敗的命運,淪爲歷史的過客。
▼賴清德若能夠汲取教訓,學習在必要時放下既有立場,以國家整體利益爲優先,努力成爲改寫歷史的領導者,或可帶領國家向前邁進。(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