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宣佈成立兒童及家庭署 她批「一廂情願」:改名無法迴應挑戰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 。(資料照/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昨宣佈,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做爲照顧兒童專責單位,負責守護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對此,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今(17日)批評,若政府只採納衛福部內部整並方案,把兒少與家庭業務合併成一個三級機關,就以爲能提升國家對兒少的重視程度,「這樣的期待實在太一廂情願」,改名根本無法迴應少子化與兒少保護的嚴峻挑戰。
賴清德昨出席「臺大醫院健康臺灣深耕論壇」時提到,健康兒童推動聯盟榮譽理事長呂鴻基長期推動兒童健康,在他擔任行政院長、副總統時都前來拜訪。在今天跟大家宣佈,未來衛福部將成立未來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設在衛福部底下,用來照顧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以回報呂鴻基的奔走。
對此,王婉諭今(17日)表示,如果政府只是採納衛福部的內部整並方案,把兒少與家庭業務合併成一個三級機關,就以爲能提升國家對兒少的重視程度,「這樣的期待實在太一廂情願」。
王婉諭指出,賴清德應該更清楚政治是非常現實的。單位層級、預算規模、主導能力,決定了一個議題能不能被當一回事,也決定政府能不能真的救到每年1萬2千件受虐的孩子。
「體育署爲什麼要升格成運動部?原因大家都知道」,王婉諭說,2013年以前臺灣還有內政部兒童局,但後來兒少業務被拆散併入衛福部的社家署與保護司,「現在成立所謂的『兒童及家庭署』,說穿了,就是把現行社家署合併保護司,層級仍然不變。距離真正的『兒少專責機構』非常遙遠,甚至比以前的兒童局還不如」。
王婉諭認爲,賴清德長期在行政、立法部門歷練,一定知道真正的問題不在名稱,而是在層級、權限,以及能否跨部會主導政策。臺灣的兒少政策長期被拆散在不同部會裡,只能當各部會的「附屬議題」。沒有足夠層級的單位,根本沒有辦法統合、生出預算、拍板做決定。
王婉諭說,「過去層級更高但沒有資源的少子化辦公室,已經證明空有位置、沒有權力,什麼都做不到」,更何況,目前臺灣兒少環境早已亮紅燈,一年超過一萬兩千件兒虐案、全國安置牀位只有3000多牀、社工動輒負擔上百個案。
「我不相信一個只是改名的三級機關,有能力要到足夠資源來解決這些存在幾十年的問題」,王婉諭強調,日本在2023年成立的「兒童家庭廳」之所以能真正改革,就是因爲它是直屬首相的高層級機關,讓兒少不再散落在各部會的殘餘業務間,「孩子被放在國家大政的核心,而不是被擠到各部會縫隙裡」。
王婉諭直言,把「社會及家庭署」改成「兒童及家庭署」,根本無法迴應少子化與兒少保護的嚴峻挑戰。呼籲賴清德,「不要把這次難得的改革機會,降格成三級機關的改名。孩子的事情,應該被放在更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