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新兩國論激化兩岸對立 羅智強:澤倫斯基下場成前車之鑑

▲羅智強質疑,澤倫斯基的下場是否會成賴清德的前車之鑑?(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28日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吵翻的戲劇性場面,對此,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2日)質疑,賴清德不斷激化兩岸對立,用新兩國論搧風點火。臺海若真有戰事發生,澤倫斯基的下場,是否會成賴清德的前車之鑑?

羅智強表示,澤倫斯基與川普在白宮會面,雙方激烈爭執,不歡而散。川普日前即指責,是烏克蘭挑起戰爭,澤倫斯基「極度無能」,想從美國的援助撈油水。美俄商討停戰,川普直言澤倫斯基「沒有籌碼」,有沒有他參與相關談判根本不重要。兩人會面時,川普更3度警告澤倫斯基「沒有籌碼」討價還價,沒有美國的支持,他根本當不了硬漢。

羅智強說,烏俄戰爭打了3年,烏克蘭人口銳減千萬,失去5分之1的土地,正面臨「對俄割地、對美賠款」的最慘局面。川普要求烏克蘭簽署價值高達5000 億美元的「礦產協議」,讓澤倫斯基悲嘆將導致十代烏克蘭人揹債。烏俄戰爭爆發後,民進黨不斷宣揚「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以此鼓吹「抗中保臺」。如今烏克蘭淪爲棄子、任人宰割,爲「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寫下另種註解。更令人憂心,是否「今日澤倫斯基,明日清德司機」?

羅智強提及,賴清德競選時聲稱,臺灣走在對的路上,司機不能換錯人。他上任後,持續拿臺灣與烏克蘭對比,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也在臺海軍事恫嚇,臺灣要與美國一起撐起「民主保護傘」。無視「川普2.0」美國俄烏政策大轉向,賴清德在「哈利法克斯臺北論壇」上仍大談,要對抗「俄羅斯、北韓、伊朗、中國等極權國家持續集結」。

羅智強指出,沒隔幾天,美國就在聯合國大會上,對烏克蘭提出的譴責俄羅斯決議,與俄羅斯、北韓聯手投下反對票。賴清德不斷激化兩岸對立,用新兩國論搧風點火。臺海若真有戰事發生,澤倫斯基的下場,是否會成賴清德的前車之鑑?

羅智強說,川普對臺灣開出「國防預算應達到GDP 10%」、相當於 2.5 兆新臺幣的保護費,川普更多次指責臺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要求臺積電將先進製程、技術與產能轉移至美國。烏克蘭面臨割地賠款,川普警告澤倫斯基「沒有籌碼」;滿腦子想當「抗中保臺」硬漢的清德司機,又有何籌碼能向川普開出的天價說不?

「賴清德願當澤倫斯基,臺灣可不願被拉着當烏克蘭」羅智強質疑,被問到臺灣會不會成爲美中抗衡下的談判「棋子」?賴清德自信滿滿地說「我們是棋手,不會是棋子」。川普對澤倫斯基說,「沒有我們,你什麼都不是」。 是棋手、棋子還是棄子?恐怕也不是賴清德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