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世界國防工業生態鏈 盼臺灣佔一席之地
總統賴清德20日出席僑委會舉辦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致詞。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今(20)日出席僑委會舉辦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時表示,僑領們在僑居地對中國的威脅感到憂心,臺灣也正積極強化國防力量,不可能靠一紙和平協議就可以得到和平,也不可能接受侵略者的條件。臺灣以2030年國防預算佔GDP5%爲目標,這不僅是爲了強化國防力量,也是爲了讓經濟持續發展,在未來世界的國防工業生態鏈,臺灣要佔有一席之地。
僑委會今天於圓山大飯店舉辦「114年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賴清德受邀致詞指出,就救災重建、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等三大面向,向僑務委員報告。
在經濟發展方向,賴清德表示,臺灣經濟近年持續進步,感謝每一位企業家,從幾十年前就拎着手提箱到世界各地爭取訂單,回到臺灣「客廳即工廠」日夜打拚,打下良好的工業基礎,接着引進科技產業,讓臺灣的經濟及展業都逐步發展、進步。
他說,蔡英文前總統任內提升至3.2%,股市指數則由8千多點攀升至2萬3千多點,漲幅達155%。臺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達4.84%,今年第一季5.48%,第二季更高達近8%。亞洲開發銀行預測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爲5.1%,爲亞洲四小龍之首,更超越日本、美國及中國。
他認爲,經濟發展成果要感謝本國企業及臺商共同的努力及貢獻,政府也將透過政策讓經濟成長的果實爲全民共享。從蔡前總統開始推動「0到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而現在全國高中職不論公立或私立,中央政府都補助一律免學費。
他指出,目前全國65歲以上的長輩約有460多萬人,預估到今年年底將佔全國人口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此政府持續加強長照制度。蔡前總統任內推動「長照2.0」,卸任時全國長照據點已增加至近1萬5千個,可說是「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
此外,全國已有10萬名長照服務員投入照護工作,服務對象包括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長照總預算大幅提升至800多億元。他接續推動「長照3.0」,除持續擴充必要的服務據點、提升服務品質,也推動「健康促進」理念、喘息及機構式服務,並導入醫療,讓長照制度對長輩照顧更加周延。
賴清德說,除了社會投資,政府也不斷在減稅。明年租屋單身者年所得低於62萬6千元,四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64萬1千元以下,以及三代同堂年所得在212萬4千元以下都免繳綜合所得稅,因此讓臺灣社會約40%至50%可以不必繳綜合所得稅。
國家安全方面,賴清德表示,瞭解僑領在僑居地對中國的威脅同感憂心,蔡前總統與他都積極在強化國防力量,因爲深信對和平要有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和平不可能靠一紙和平協議就可以得到,也不可能因爲接受侵略者的條件,如「九二共識」、接受「一箇中國」原則等,就有辦法得到和平,那是不可能的。
他強調,馬前總統任內逐年減少國防預算,但中國軍事預算並未因此停止,卻以每年兩位數在成長,飛彈持續增加、船艦持續打造、航空母艦不斷建置,並沒有所謂和平紅利,那8年期間暗潮洶涌、外弛內張。
他接着說,蔡前總統上任後,我國國防預算持續增加,在他接任時,國防預算佔比GDP增加到2.5%,明年可望佔比達3.32%,並希望在2030年之前達到GDP 5%,除了強化國防力量、保護國家安全,也帶動產業與經濟發展;不僅是對外軍事採購,更重要是推動國防自主。
他說,臺灣幾十年來所打下的深厚基礎,包括基礎工業、半導體、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產業非常適合與國際合作發展國防工業,未來全世界會重視國防工業,也會有國防工業的生態鏈,臺灣同樣也要佔有一席之地,讓臺灣不僅安全,經濟也能夠持續發展。
救災重建方面,賴清德說,丹娜絲颱風對臺灣南部造成大量災情,遭颱風颳走屋頂的民房多達3、4萬戶,中央政府特別設立前進指揮所,協助地方面對災情,提供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房屋損壞補助,並暫停中央與地方工程單位,將相關人員及物料移往南部協助房屋修繕與重建工作,相關工作在月底基本就能底定。
賴清德也指出,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溢堤,對花蓮也造成重大災情,中央同樣在花蓮設置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總協調所,協調中央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合作救災,當中可以看到臺灣、海外國人,甚至外國人都有投入救災工作,讓95%以上的受災住戶能在中秋節前返家。
他表示,中央已在兩週內修復完成馬太鞍溪堤防,並將在明年雨季來臨前修建11公尺高、50公尺寬的「超級堤防」,並迅速築起馬太鞍溪深水槽,對於被堰塞湖水沖垮的馬太鞍溪橋,目前已搭建完成涵管便橋,預計明年底蓋回正常的1座橋。至於新發現的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賴清德說,中央一定不遺餘力,全力以赴監控、重建疏洪道,以確保民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