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密會科技大佬沒講「救關稅」?真正關鍵竟是這佈局
有媒體報導指出,無論是臺美談判小組過去四輪出訪前,或赴華府談判期間,總統賴清德並未與科技業界召開專門會議討論關稅對策,外傳賴總統「親邀座談救關稅」恐言過其實。(路透)
臺積電承諾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引發上下游供應鏈連鎖效應。黨政高層透露,與其讓企業各自爲政,政府擬整合業界,籌組「臺灣投資美國隊」,作爲臺美關稅談判的重要籌碼,進一步降低關稅壁壘。有媒體報導指出,無論是臺美談判小組過去四輪出訪前,或赴華府談判期間,總統賴清德並未與科技業界召開專門會議討論關稅對策,外傳賴總統「親邀座談救關稅」恐言過其實。
根據《工商時報》6日的報導,有知情官員指出,臺美對等關稅談判雖尚未進入最終總結階段,但仍保有操作空間。近日已有相關單位建議總統府與行政院高層,應主動整合民間投資力量,成立統一戰線,強化談判優勢。未來更可期待美國以對等方式籌組「美國投資臺灣隊」,進軍我國五大信賴產業,包括半導體、綠能、電動車、AI及高階製造。
該報導稱,外界關注總統賴清德是否親自介入關稅議題。有消息人士透露,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在今年4月確曾邀請科技業大老與賴總統座談,聚焦232條款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潛在衝擊。不過據瞭解,無論是臺美談判小組過去四次出發前,或赴華府談判期間,賴清德並未與科技業界召開專門會議討論關稅對策,外傳賴總統「親邀座談救關稅」恐言過其實。
儘管如此,府方釋出「臺灣加1」戰略訊號仍被解讀爲試圖整合國內企業赴美佈局,透過集體擴大對美投資,換取雙邊貿易平衡與減輕關稅壓力。除了臺積電之外,IC設計、矽智財、製造與封裝測試等供應鏈業者亦可望隨之同步赴美,形成完整產業鏈輸出。
該報導還提到,黨政人士指出,若能順勢成立「臺灣投資美國隊」,不但可凝聚民間共識,更能強化政府在與美方對話中的談判實力。他強調:「這將是對等關稅談判中一項具體的籌碼」。
不只半導體產業,其他包括電子、資通訊、石化及天然氣等關鍵產業,也被鼓勵加碼投資美國。知情人士表示,美國也應同步整合「美國投資臺灣隊」,進駐臺灣信賴產業,尤其在AI革命浪潮下,雙方經貿互投、產業共榮,才能攜手邁向新一波經濟成長高峰。
針對美方設下的關稅與非關稅障礙,熟悉談判的專家分析,各國對美談判成功的關鍵在於三大原則:一、清除對美貿易障礙;二、加強對美直接投資;三、在美中貿易博弈中,與美方立場一致,避免成爲中資企業洗產地的跳板。他指出,若臺灣掌握這三軸策略,加上強化戰略性產業赴美髮展,未來在對等關稅議題上,仍有可觀的下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