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滿意度「死亡交叉」 大罷免正當性下滑

▲總統賴清德不滿意增加6.7%爲47.3%,是就職以來的新高,滿意與不滿意出現死亡交叉。(圖/記者林敬旻攝)

●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受到4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等關稅的影響,《美麗島電子報》「2025年4月國政民調」民衆對國內整體經濟現狀的正向評價大幅滑落了11.6%爲31.0%,負向評價則增加了10.5%爲64.4%。以往民衆對經濟現況評價的變化都在個位數,甚至只在1%~2%之間,這次變化幅度算是非常大。

川普宣佈對臺關稅32%遠超過外界的預期,前一天行政院長卓榮泰還要民衆「安心睡」,接着政府的對策也一變再變,無法讓民衆心安。本月賴清德總統信任度、滿意度、卓榮泰的滿意度、民進黨的好感度都全面下滑,反感大幅增加;在野黨的好感度則同步上揚。

賴清德、民進黨民調全面下滑 出現死亡交叉

上個月,大罷免的氣勢達到高點,賴清德的信任度也達到56.7%,是就職以來的次高,不信任則降到37.0%,兩者的差距接近2成。本月賴清德的信任度大幅滑落8.1%,僅剩下48.6%,不信任則增加6.0%爲43.0%,兩者差距僅剩5.6個百分點。

賴清德上月的滿意度55.6%是就職以來的新高,不滿意度則爲40.6%,本月滿意度大幅減少8.5%,僅剩47.1%,是除去年5月就職之初的次低;不滿意則增加6.7%爲47.3%,是就職以來的新高,滿意與不滿意出現死亡交叉。

▼美麗島四月國政民調。(圖/美麗島電子報提供,下同)

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2月一度出現死亡交叉,滿意度跌到36.8%,是除去年5月就職以來的次低,不滿意39.1%則是就職以來的新高,但在3月又出現黃金交叉,滿意與不滿意的差距超過2成。

本月卓榮泰的滿意度下滑4.0%爲43.4%,不滿意則增加6.9%爲42.6%,兩者差距僅剩0.8%。卓榮泰滿意度下滑的幅度僅爲賴清德的一半,似乎意味着民衆將大部分的責任歸咎於賴清德而非卓榮泰。

川普關稅的衝擊明顯壓過原本大罷免的熱度,也造成政治板塊的位移。上個月,G1~G3泛藍族羣只剩27.9%,是賴清德就任以來的新低,而G7~G9的泛綠族羣則達到48.5%,不僅是賴清德就職以來的新高,在以往也很少看到這麼高的數字。

本月G1~G3則大增8.1%爲36.0%,G7~G9則減少5.0%爲43.5%,藍綠板塊的差距大幅縮小。而自認泛綠的民衆也從上月的44.1%降爲本月的40.0%。

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泛綠支持者對賴清德的信任指數只從82.6略減爲81.3,泛綠對賴清德滿意的比例也只由90.2%略減爲88.9%。雖然受到川普的衝擊,但綠營對賴清德的凝聚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這也是民進黨對大罷免始終沒有放手的原因。

賴清德信任度、滿意度的滑落,主要還是因爲泛藍和中立選民的變化,泛藍對賴清德的信任指數從21.6降爲14.3,中立選民則從48.3降爲40.9;泛藍對賴清德滿意的比例從17.7%降爲9.0%,中立選民滿意的比例則從41.9%降爲33.0%。

雖然藍綠政治板塊出現不小的變化,但藍軍支持者對國民黨的表現顯然並不滿意,自認爲是泛藍支持者的比例僅略增2.0%爲22.5%,遠不及G1~G3的成長幅度,顯示藍軍支持者仍羞於表態。而自認泛綠民衆的比例則減少4.1%爲40.0%。自認民衆黨支持者則大幅成長4.2%達11.7%,是自去年7月以來最高值。

民衆黨成爲本月最大贏家 民衆仍對國民黨不買單

本月民衆黨的好感度大幅成長6.3%爲31.5%,反感則減少6.7%爲54.3%,而國民黨的整體好感度僅小幅成長2.0%爲29.2%,是三黨最低,反感減少3.1%爲58.1%,則是三黨最高。

泛藍對國民黨的好感度從上月的66.3%成長爲70.4%,而泛綠支持者對民進黨的好感度則從90.2%小降爲88.3%,民衆黨支持者對民衆黨的好感度則87.1%成長爲88.9%。

過去一個月,民衆黨整體好感度成長最多、支持者表態率增加幅度最大、支持者向心力增加,是最大的贏家。民進黨雖然板塊萎縮,但支持者的凝聚力未散。反觀國民黨,即便板塊回升,但支持者羞於表態、支持者好感度回升也有限。

顯示即便關稅衝擊民進黨,但民衆對國民黨的表現也不買單。但「4月國政民調」調查期間並不包含426大遊行,在大遊行成功之後,藍軍的士氣應該會有一定的成長。

司法不被人民信賴 恐成爲大罷免關鍵變數

過去一個月,檢調權力偵辦罷免連署案,接連搜索國民黨多個縣市黨部,有6成左右的民衆認爲政府濫用權力、選擇性辦案、政治力介入檢調、政治力介入司法。

這樣的比例相當驚人,檢調司法不被人民信賴,勢必動搖民主的根基。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即便是泛綠支持者也有3成左右認同上述的說法,中間選民則有超過6成認同。國民黨426的遊行就是因北檢聲押國民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而起,檢調片面執法的印象,可能成爲影響中間選民是否反對大罷免的變數。

過去一段時間有超過20所學校學生在校園擺攤收罷免連署書,民調顯示有51.8%的民衆認同是「學生的言論自由和公民活動」,甚至連泛藍支持者都有22.6%持此看法,僅36.9%認爲「違反選罷法和教育中立原則」,顯示藍軍在空戰仍相當弱勢。

國民黨要守住大罷免 該思考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在檢調聲押黃呂錦茹時,臺北市長蔣萬安曾拋出倒閣說,一度成爲藍軍議論的焦點。這次民調顯示,支持國民黨提不信任案與反對者幾乎相當,但問到何種方式能代表更大民意和民主時,僅34.8%民衆支持國會重選,46.5%支持罷免後補選。即便是泛藍支持者支持全面重選的也僅40.4%,支持補選的則爲35.1%。

這樣的結果顯示,正如同多數民意反對大罷免,民衆也不樂見國民黨採用太過激烈的手段反制,造成更大政治的紛擾。

朱立倫在426遊行成功後喊出罷免賴清德,雖然實務上根本不可能達到,但朱立倫爲了凝聚藍軍,又加碼要求國民黨所有民代權力投入二階段罷免連署,在520後全面罷賴。這種火車對撞、往深藍靠攏的做法,恐怕很難獲得中間選民的支持。

「4月國政民調」顯示,在關稅衝擊後,民進黨堅持大罷免和檢調的大搜索,增加了中間選民對民進黨的反感,而同樣沉浸在大罷免情緒中的國民黨,也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

在賴清德滿意度死亡交叉之後,大罷免的正當性已經大不如前,國民黨要守住大罷免,應該思考如何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佔據道德高點和正當性,而不是逞匹夫之勇、一時之快的報復。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