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接見英訪團 盼「三議題」儘速完成談判

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今天接見英國國會訪問團,期盼臺英在投資、數位貿易、能源與淨零轉型等三項議題協商合作,儘速完成談判並簽署子協議,也期待英國支持臺灣加入CPTPP,一起打造更具韌性的國際供應鏈。團長柴萍恩提到,對英國甚至全世界來說,維護臺灣的主權是共同利益。美國現在已明確表示支持臺灣,希望能鼓勵世界其他國家進而表達同樣的支持。

英國國會「臺英國會小組」今天由柴萍恩(Sarah Champion)率領,今天在外交部次長吳志中及英國在臺辦事處署長何泰曦(Natasha Harrington)陪同下,赴總統府拜會。成員包括英國國會上議院議員浦維司(Lord Purvis of Tweed)勳爵、下議院議員史班瑟(Ben Spencer)、杜麗茉(Helena Dollimore)、羅諾雅(Noah Law)及黎德(David Reed)等人。

賴清德表示,臺英關係近年來有顯著進展,他要特別感謝訪團成員以及英國國會和政府,持續透過各種方式展現對臺灣的支持。

英國下議院去年11月,針對「臺灣的國際地位」進行辯論,會後無異議通過友臺動議,明確指出「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未提及臺灣」;英國外交部副大臣韋斯特(Catherine West)也迴應表示,「英國反對任何擴大解釋該決議,以改寫歷史的企圖」,他說,這在在顯示臺英雙邊關係的具體進展。

他也感謝英國國會和政府,多次公開反對片面改變臺海現狀,並強調印太與跨大西洋區域的安全不可分割。未來期待持續深化臺英關係,共同維護區域與世界和平穩定,也一起創造臺灣與英國、臺灣與歐洲各國的互利雙贏。

賴清德以臺英簽署的「提升貿易伙伴協議」爲例,這是臺灣和歐洲國家第一個雙邊經貿制度化架構,希望在投資、數位貿易、能源與淨零轉型等三項議題上進行協商合作,也能儘速完成談判,並簽署子協議,促成臺英更多交流合作。

他也期待英國繼續支持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讓雙方能夠一起打造更具韌性的國際供應鏈,爲世界繁榮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柴萍恩認爲,去年7月「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臺北年會非常重要,來自23個國家的議員到這裡,表達對臺灣的支持,這是大家自那次會議後一直努力的方向。她也很自豪英國國會通過了友臺動議,明確指出聯大第2758號決議是針對中國、且僅限於中國,這是強而有力的論述。

她提到,「臺英國會小組」是跨黨派團體,彼此爲了共同利益一起合作,而對英國、甚至全世界來說,維護臺灣的主權是共同利益。美國現在已明確表示支持臺灣,希望能鼓勵世界其他國家也進而表達同樣的支持。臺英即將舉行第27次經貿對話會議,希望能發展成富有成果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