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喊造「臺灣之盾」 陸學者:難抵飽和式攻擊
總統賴清德表示,要加速打造「臺灣之盾」,但大陸學者認爲防空系統仍難抵擋飽和式攻擊,若兩岸要和平,關鍵在交流、反對臺獨。圖爲漢光第四十一號演習,國軍在臺北觀山河濱公園部署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114年國慶,總統賴清德今發表「雙十」講話,表示要加速打造「臺灣之盾」的嚴密防空系統。對此,大陸涉臺學者李振廣認爲,從以巴衝突經驗可見,即使以色列有「鐵穹」,仍會被胡塞武裝(我譯青年運動)突破,因此,「臺灣之盾」實際仍恐難抵擋「飽和式攻擊」,最後不只難發揮作用,還可能把兩岸關係推向緊張。
賴清德今發表雙十講話,內容提到,期待中國大陸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和表示要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的嚴密防空系統,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等。
對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稍早受訪直言,表面上看,賴清德從去年五二○到今年雙十,現在涉兩岸內容不提兩國論、減少臺獨論述,看似收斂,但仍可見其對大陸敵意滿滿。
例如強化國防預算及打造「臺灣之盾」,李振廣說,相關言論反映出其對大陸的仇恨和對抗決心,也是一種「畫大餅」,因爲從以巴衝突經驗可見,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仍被胡塞武裝突破,倘若臺海發生衝突,所謂「臺灣之盾」也無法承受中共解放軍的「飽和式攻擊」。
李振廣表示,對於重要目標,防空系統或許可抵禦一架飛機、一顆遠程導彈,但兩岸距離近,「飽和式攻擊」不只包括各式火箭彈、導彈、戰鬥機,還包括無人機、潛艇等,且以臺灣的科技軍事實力,在「美國也不一定賣、或不一定有錢和美國買」下,賴清德當局想要打造一個「保護臺獨」的平安之盾,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李振廣強調,兩岸關係危險不危險,取決於賴清德的言行是否挑釁大陸,「不亂說亂動,臺海就和平穩定了,但若他亂說亂動,賴清德就是臺海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例如去年賴的五二○、雙十講話後,大陸馬上大規模軍演。
李振廣說,大陸一直主張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兩岸的交流往來,就是避免臺海出現災難的最好辦法。從過去經驗來看,例如李登輝時期,到陳水扁、蔡英文、現在的賴清德,「你要搞對抗就會有對抗」,要交流、反對臺獨就會有和平。
李振廣稱,幾十年來,大陸基本國策不變,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過程也許很長,但只要不主張臺獨,大陸就會設法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倘若敵意滿滿,對臺灣則完全沒有好處。
李振廣還提到,對於二戰勝利八十週年,賴清德用「終戰」來表述,這是日本軍國主義面對二戰失敗,保護自己顏面的用詞,顯示賴的確是日本軍國主義精神的繼承者,跟其他紀念二戰勝利八十週年的同盟國格格不入,若維持這種心態,「未來想要和平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