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慘了?柯建銘變綠營破口 「這件事」讓選民更反感
總統賴清德(左)、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右)。(資料照/黃世麒攝)
民進黨兩波大罷免藍委行動慘敗後,總統賴清德啓動府院黨人事調整,但接連上演的「逼退柯建銘」風暴,卻讓外界聯想到「馬王政爭2.0」,反而凸顯賴清德領導威信受考驗,也讓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成爲攻擊綠營的最大破口。外界認爲,隨着2026地方選舉逼近,綠營內亂恐成未來敗選導火線。
726、823兩次大罷免的失利,重創民進黨政治能量。雖然府院黨宣佈16位官員異動,但民間對此「無感」。根據美麗島電子報8月28日公佈的民調,以及臺灣民意基金會8月12日調查,民衆對「賴卓體制」滿意度普遍偏低,顯示小幅人事調整未能化解社會對民進黨的不滿。
港媒《中評社》2日分析,面對大罷免失敗的政治壓力,賴清德意圖讓柯建銘承擔責任,但柯建銘擁有32年立委資歷,橫跨數代民進黨政治核心,被視爲「薑是老的辣」。他不僅深知黨內運作細節,也握有龐大人脈與政治資源;日昨也公開稱「任期到明年2月」,拒絕背黑鍋,使得賴清德的威信再度受到衝擊。
報導稱,民進黨內對此出現分歧,總統府資政姚嘉文8月30日公開力挺柯建銘,認爲柯「辛苦又貢獻良多」,若有問題應是整個民進黨需要檢討,不該將責任推給一人。但前立委林濁水則冷嘲熱諷,直言若照這邏輯,「乾脆說臺灣民衆也該負責好了」,反映黨內對柯去留問題並未形成共識。
分析認爲,民進黨並未展現應有的檢討姿態,反而陷入「賴柯對決」的僵局。這場角力若持續升溫,不僅可能進一步撕裂綠營,也會讓2026地方選舉提前陷入險境。無論最終賴、柯誰勝誰敗,民進黨已先一步在內耗中亂了陣腳,若情勢持續惡化,未來地方大選的失利恐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