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杯酒釋兵權」劍指柯建銘?民進黨普發1萬轉彎內幕曝光
有媒體最新爆料指出,總統賴清德(左)公開宣示要調整行政、立法的協作關係,黨內更有聲音直指「黨團路線」需要檢討,劍鋒指向總召柯建銘(右)。(中時資料照)
歷經半年多的全臺大罷免落幕,31席藍委罷免案全數未過,綠營士氣重挫,改革聲浪四起。有消息傳出,其實身兼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自726後即低調徵詢內閣改組一事;並自8月起擴大每週三的黨高層會議,將黨團「7長」也納入,其中針對普發1萬一事,就是在此逐漸轉彎爲「不發會有壓力」;雖當時黨團總召柯建銘仍主張普發1萬違憲,但賴並未積極迴應柯;黨內有人解讀,賴正逐漸對柯「杯酒釋兵權」。
在蔡英文時代,民進黨就有慣例,在每週三中常會前,先進行府院黨跟黨團橫向溝通。鏡週刊26日報導,自賴清德上任後,高層會議成員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行政院長卓榮泰、黨秘書長林右昌、柯建銘、吳思瑤等人,副院長鄭麗君也時而與會;但自8月6日,該高層會議首次擴大邀黨團7長與會,包括書記長陳培瑜、副幹事長王義川、林楚茵、副書記長郭昱晴、林月琴等人,報導並引述知情人士說,過去高層會議的成員主要是新系、民主活水,擴大召開後,涵蓋的派系也包括正國會、涌言會。
報導並透露,民進黨針對普發1萬態度轉彎,由堅稱違憲改爲先編預算但提釋憲,即擴大高層會議之「效果」。報導指,8月6日首次高層會議中,柯建銘仍主張普發1萬違憲不應該發「不然國家會倒」,但當天會中無結論,賴清德請黨團帶回討論;8月8日,民進黨黨團會議討論此事,據悉有十多名綠委發言,表達地方受關稅、風災等議題打擊,不發會有很大壓力,也有人建議請政院提修正案解決違憲問題,但最後柯建銘說「啊不過結論是這樣啦」,仍指此事違憲不該發。據瞭解,有區域立委就直接飆粗話,轟「林北剛剛講半天!再不發真的要倒了啦」。
直至8月13日高層會議中,報導指,黨團幹部說明上週黨團大會綠委支持普發的情況,會中氣氛趨向同意普發,但柯建銘仍自稱「老驥伏櫪」,強調要苦勸總統普發違憲;結果賴清德以「時間到了,我要去開中常會」迴應,未當面駁柯。但支持普發現金一事就此定案。
《鏡週刊》分析,擴大召開週三高層會議,將黨團「七長」納入,被解讀爲賴清德藉由「杯酒釋兵權」,在不正面衝突的情況下,逐步稀釋柯建銘的影響力。該報導並提到,有黨內人士透露,賴清德身兼黨主席,每兩個月就會召開派系會議,最新一次在8月20日舉行,但因柯建銘不具派系代表身分,自始未列席。
對於下臺一事,柯建銘目前強調總召是一年一任,不存在立即辭職的問題。該報導引述黨內人士分析,賴清德會尊重黨團自主,不會強行逼退柯,但隨着幹部全面換血,黨團領導權勢必逐步轉移。最快9月新會期,最慢明年1月,民進黨團勢將出現重大變革;即便柯續任總召,實際指揮權也將逐漸被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