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喊要建立非紅供應鏈 傅崐萁問:要停ECFA嗎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中上)13日在議場內向黨團成員說明協商內容。(姚志平攝)
賴清德總統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提及要建立「非紅供應鏈」。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質疑,臺灣是否真能與中國切斷如此規模的經貿往來?對岸市場正是臺灣產業維繫發展的主力來源,若真要切斷所謂「紅色供應鏈」,賴總統是否應先明確表態ECFA是否要停止?
傅崐萁表示,目前兩岸關係最核心的建構仍是經濟與外貿關係,臺灣每年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順差高達三兆元,過去曾達到一千億美元、每年三兆臺幣,近年也穩定維持在五、六百億美元以上,等同兩兆至三兆臺幣。
傅崐萁質疑,臺灣是否真能與中國切斷如此規模的經貿往來?對岸市場正是臺灣產業維繫發展的主力來源,若真要切斷所謂「紅色供應鏈」,賴總統是否應先明確表態ECFA是否要停止?兩岸透過ECFA累積的和平紅利,至今仍惠及國內大量基層產業,若要推動政策轉向,應審慎評估產業是否承受得起衝擊。
傅崐萁進一步指出,面對美中關稅戰升溫,政府雖編列930億元預算支援國內產業,但金額僅約30億美元,是否足以因應全球貿易戰衝擊,值得質疑。他表示,政府一方面聲稱要對美加大投資,動用超過2000億美元、合計約六兆臺幣的國家基金赴美,加上民間投資一千億美元與臺積電投資兩千億美元,整體對美投資總額已達15兆臺幣。
傅崐萁批評,賴政府對美承諾已逾15兆,但對本國產業僅提出930億振興預算,完全比例失衡。他呼籲,應將國家資源優先用於扶植本土產業,纔是當務之急。
傅崐萁並指出,美中關稅協商已有初步共識,但臺灣至今仍未獲美方釋出善意。他強調,政府已將臺灣的籌碼與資源悉數送出,卻未見相對迴應,呼籲賴政府與行政院長卓榮泰正視此問題,勿讓臺灣在國際談判中淪爲「單向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