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神明的面前】騷夏/媽祖的工具人:千里眼和順風耳
圖/AI生成/曾明皓
隨侍媽祖身旁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鮮明的模樣在參拜時總讓人印象深刻,祂們不似其他端坐在廳上的神像,通常以立姿呈現,千里眼做遠觀狀,順風耳側臉做聽聲狀,眼觀千里,耳聽八方,幫媽祖掌握風吹草動,感覺一聲令下隨時可以幹大事。
千里眼和順風耳是媽祖的配祀神,所謂的配祀是指與主神有某種關係的屬神,從職場的角度,可以理解成主管與下屬,但這三位是怎麼變成「同一部門」的?相關傳說版本頗多,明朝《天妃顯聖錄》中的〈降伏二神〉一文記載:金水之精,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視,號「千里眼」。兩人以金水生天,出沒西北爲祟,村民苦之……而貌似地方敗類的金精水精,某日想調戲民女,殊不知那民女其實是媽祖化身,一番鬥法後躲閃無門,被收服變成左右護法。
讀到這裡,我會心一笑,媽祖是沿海信仰的航海女神,套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女神收服工具人的故事──希望這樣形容兩位將軍不要生氣。眼觀色、耳聽聲,耳聰目明方能爲媽祖成就一切事,多麼不容易,是了不起的工具人。
不同色彩與造型的千順將軍
千里眼和順風耳被統稱爲千順將軍,而我造訪各地的媽祖廟,才發現千順將軍的造型各有不同。因爲出生地的關係,我人生記認的第一組千順將軍,來自旗津天后宮,兩位神尊上身打着赤膊,肌理線條有着力與美。不過,可不是所有的千里眼順風耳皆爲「人面」造型,多數媽祖廟裡的兩位將軍仍維持「金精水精」的精怪形象,嘴有獠牙頭頂犄角。
查找資料發現臺灣知名的媽祖廟,會各自依據不同版本形塑不同樣貌,連神將要呈現什麼顏色,也各自表述。例如我搬到臺北後,常參拜松山慈祐宮,這裡的順風耳爲紅色、千里眼爲綠色。白沙屯拱天宮的千里眼則爲藍色,猜測是因爲綠與藍都是古籍裡青色的另一種呈現。而北港朝天宮採用《湄洲嶼志略》去塑造千里眼與順風耳,紅綠顏色對換,紅色爲千里眼將軍,綠色爲順風耳將軍。
網路社羣上看到千順將軍研究社團,說法與考證百家爭鳴,但至少能取得一個共識:比起顏色上的區分,更傾向用姿態判別。
神將就這樣被增加了業務量
不知是否擔任編輯工作,用眼過度的緣故,我的針眼常常反覆發作,所以曾幾何時拜拜許願清單裡就多了一條:請託千里眼保佑我的眼睛。某次與它報的編輯聊到這個小秘密,那時她面臨耳疾之苦,彷彿獲得了天啓:「那我是不是也要去拜一下順風耳?」千順將軍在天有靈不知道會不會傻眼,就這樣被增加了業務量。
某天我拜完一輪,在等香的時間,於殿前遇到一位疑惑的外國人。外國人五官深邃,臉上疑惑的表情簡直可以做成LINE貼圖。我看了看剛剛插進香爐的香,還沒燒掉三分之一,應該要再等一些時間才能化金,就想說好吧,來測試一下自己的英文能力。我比手畫腳當起臨時解說員,向他解釋媽祖保佑四面環海的臺灣,以及她那像是雷達一樣的左右手,邊說邊順勢學了千里眼與順風耳的動作。
不過,比起說明,外國人更好奇拜拜拿的香與香爐的作用。我腦袋轉了轉,呃……大概就是WiFi吧?要和神明許願要先點香,這樣祂才收得到,一面解譯一面做出打電話的手勢。
這個回答大概有幫到他,外國人向我微笑比贊離去。可能神明也覺得我做得很好,後來連續給三個聖盃,表示許下的心願都收到了,我可以去燒紙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