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投資獲美補助?魏哲家霸氣回應:只要求公平 不是因補助纔去美國

賴清德總統今日下午偕同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圖)召開記者會,魏哲家表示臺積電不怕競爭,在哪個地方蓋生產線,永遠是最棒的,都不要補助。 記者陳正興/攝影

臺積電擴大美國投資,會不會獲得美國政府承諾、補助?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今日在總統府記者會中指出,「我坦白跟各位說,我只要求公平。我們要求公平,就這樣子,我們不怕競爭,我們在哪個地方蓋生產線,我們永遠是最棒的,都不要補助,不怕,我們不是因爲補助纔去的。」

魏哲家指出,臺積電會去別的地方蓋生產線,最主要就是因爲客戶需求,「臺積電能夠成功是因爲客戶互相配合,而且我們跟客戶互相努力,臺積電有很多技術進步,是跟客戶這樣討論出來的,客戶也信任我們,我們也跟客戶共同努力去發展。」

至於臺積電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臺灣研發中心有一萬人,美國那邊要成立一千人團隊。主要目的,是要讓美國生產線繼續前進,而不必每件事情都要回來臺灣請示。」

外界也很關心,如果臺積電加大赴美投資,會不會使得臺灣核心競爭力流失?魏哲家指出,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就曾經講過Grand alliance概念,「臺積電的技術不是一家做得到,臺積電跟供應商、臺積電跟客戶、臺積電本身,全部聯合起來,所以我們進步得特別快,是我們贏人家的原因。」

此外,在生產流程上,臺積電也有自己的獨家進步方式。魏哲家以兩奈米爲例,「我跟各位解釋生產流程,兩奈米研發出來的時候,臺積電的做法,是把它交到一個Mother Fab,要有大量生產的準備步驟,那會把一個技術優化,但因爲量不夠大,所有技術,預計必須經過量的考驗,技術纔會完整。張創辦人說過,要有經驗曲線,纔有辦法進步。」產品進入到Mother Fab之後,會再把技術優化,優化完之後,才交給生產線,生產線從優化地方拿到技術,還要再改進。

但技術改進過程中,不是隻有產品改進,連生產線中的機器,也得要跟着同步優化,魏哲家說,「這不是像買冰箱那樣,一個品牌買到另外一個品牌,插電就好。臺積電改機器之後,底下的管路全部都要改,當我們真正開始生產的時候,還在改,改完以後,纔有能耐把一個生產線,擴展到兩個生產線,擴展到三個生產線,這裡麪包含擴展到美國生產線。」從生產流程的不斷優化,就可以知道臺積電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會因爲擴大美國投資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