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是轉彎的起點」臺大韓籍畢業生演說幽默感人 訝異臺灣人聚餐明算帳
臺大畢業典禮,韓籍畢業生宋美娜代表國際畢業生致詞。記者林俊良/攝影
國立臺灣大學於5月24日舉行畢業典禮,中文系韓籍畢業生宋美娜代表國際畢業生致詞,分享了從小接觸中文的經歷,回憶求學時因經濟壓力遭遇的不甘和挫折,但倚靠着自己堅定的信念,衝破重重困境朝着目標邁進的故事,最後紅着眼說:「感謝爸媽沒有姍姍來遲」,言語動人心絃,讓在場師生紛紛落淚。
宋美娜開場就開玩笑地說:「我不是韓勾ㄟ金針菇,我是韓國ㄟ宋美娜」。宋美娜分享,她從4歲開始就讀釜山的華僑幼稚園,至此開始與中文的緣分,父親曾經是英文老師,總說「語言是通往世界的鑰匙」,越早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看到的世界就更開闊。
她提到,韓國還沒流行中文的時代,父親就看到了中文的潛力,雖然父母都不是華僑,更沒有學習中文的經驗,憑藉直覺和信念,決然捨棄韓國免費的義務教育,爲她選擇周邊都是臺灣人的華僑學校,替她決定了完全不同的未來。
ㄅㄆㄇㄈ從小生根 立志成爲「中文最好的韓國人」
宋美娜揚起嘴角回憶,當時媽媽牽着她的手走進學校,她那時還不知道這個選擇多特別,只記得黑板上的「ㄅㄆㄇㄈ」,聲音與符號在她心裡生根,課本散發的墨香,成爲她童年最熟系的氣息。宋美娜開始用中文思考、表達,有時家人還會笑着對她說「妳作夢又說中文了」,耳濡目染下,讓她產生了來臺灣留學的想法,並立志成爲「中文最好的韓國人」,她用開朗且自信的語調說着。
宋美娜坦言,家中的經濟條件並不富裕,對父親的記憶總是嗆鼻的香菸味,夜幕降臨他便會去陽臺抽菸,背影夾雜着「無奈」和「壓力」,香菸彷彿是他生活中的唯一慰藉。爲了養育四個孩子,父親身上所背的壓力無比巨大。
宋美娜收起了笑容,透露在學校時,她的餐費和雜費總是很晚交,常常被老師點名;畢業典禮時,朋友的爸媽總是第一個送花慶祝,父母卻姍姍來遲,她知道父母是要逃避老師關心經濟狀況。高三時,同學都在忙申請大學,她卻一度因爲無法支付學費,放棄了讀大學的夢想,讓她產生人生「比別人慢半拍」的落差感。但即使走得比別人緩慢,卻讓她的內心更加堅定,加深了她想到臺灣留學的想法。
宋美娜眼神堅毅地表示,儘管家中經濟並不好,她依然堅定地申請了臺大,並且「只」申請臺大,要是上不了臺大,她就「不來臺灣」。最後成功被臺大錄取,並獲得獎學金,讓她在高中畢業後不用急着找工作,這些經歷讓她堅信「困境不是終點,而是轉彎的起點」。
臺灣人維繫感情不靠請客
宋美娜訴說,從前身邊都是臺灣人,讓她以爲自己瞭解臺灣,但真正來臺灣後,才驚覺臺北冬天意外地潮溼寒冷,讓她非常不適應;另外臺灣聚餐完算帳要分得很清楚,與韓國的「請客」文化不同,讓她發現感情原來可以不靠請客維繫,而是透過吃飯、聊天來流動,臺灣人的真誠讓她很放鬆。
宋美娜來臺灣後,爲了賺取生活費,比其他人付出了雙倍的努力,當然也感謝K-POP讓學韓文的人越來越多。在課餘時間,她兼了六個以上的韓文家教,讓她的大學生活緊湊又充實。
宋美娜從大一開始就參加了臺大慈幼社,服務基隆偏鄉的小學生,同學們的熱情,讓她決定繼續待在社團裡,並透過自己和同學們的不懈努力,她成爲了創社50年來第一位韓國社長。
大學時期雖然經歷種種挑戰,但也讓充實了宋美娜的生活,更讓她知道「自己爲何在此,又終將前往何方」,不必再爲人生比別人慢半拍而焦慮,而是繼續朝着「中文最好的韓國人」目標繼續努力前行。
宋美娜勉勵同學們,不要因爲覺得自己不如人而猶豫不前,勇敢跨出那一步,遵循自己的腳步,在生命的畫布上大膽構圖、上色,繪製屬於自己的圖畫。昨天是「歷史」,明天是「機會」,而今天是「禮物」,珍惜每一天,善待自己和身邊的人,「無論逆境順境,都要對未來抱有無限期待,勇敢邁向明天」。
剛好5月24日也是宋美娜父母的結婚紀念日,看到臺下坐着的父母,宋美娜眼角泛淚,眼眶泛紅,哽咽地對父母說道:「謝謝你們這次沒有姍姍來遲」,最後露出燦爛的微笑,大聲地用中文和韓文宣佈:「同學們,我們畢業了」。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